水产品种

罗非鱼

来源 : 360百科

发布时间 : 2020-12-30 10:09:09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分布区域
原产于非洲

别 称
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吴郭鱼、福寿鱼、金凤鱼


罗非鱼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福寿鱼,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福寿鱼属广盐性鱼类,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

【别名】

福寿鱼、吴郭鱼、越南鱼、非洲鲫鱼。

【注解】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最早从新加坡引进到中国台湾省。目前中国养殖的主要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1]

外形特征

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

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形态特征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等。

1.尼罗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呈垂直状;喉、胸部白色,尾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和肥满度高等优点,因而

在我国许多地区可单养或作杂交亲鱼用。

2.奥利亚罗非鱼

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银灰色;背鳍、臀鳍具暗色斜纹;尾鳍圆形,具银灰色斑点,奥利亚罗非鱼比尼罗罗非鱼耐寒、耐盐、耐低氧、起捕率高;特别是它们的性染色体为ZW型,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可产生全雄罗非鱼,故常用作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父本。

3.莫桑比克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纳塔尔等地。它与尼罗罗非鱼的区别在于:尾鳍黑色条纹不成垂直状;头背外形呈内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鳍边缘红色,腹鳍末端可达臀鳍起点;尾柄高约等于尾柄长。因引进过程中忽视提纯育种工作,造成品种退化,只用作福寿鱼杂交鱼的母本。

4.红罗非鱼

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它身体具美丽的微红色和银色小斑点,或偶有少许灰色或黑色斑块。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生长速度较快的一种,杂食性,繁殖力强,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5.奥尼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鱼的杂交种,外形与母本相似,生长快,雄性率高达93%,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且起捕率高,现正成为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

6.福寿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和尼罗罗非鱼雄鱼的杂交种。具有杂食性、疾病少、生长快和产量高等优点,但因体色黑和含肉率低影响其养殖的发展。

生理特点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2.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3.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4.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营养价值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淡水养殖
折叠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清塘施肥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

,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500尾。

4.饵料投喂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

5.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夜巡塘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每隔10~15天,每亩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

折叠二、稻田养殖
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1.放养准备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时间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4.放养操作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5.投饵施肥

稻田养殖罗非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

网箱养殖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20公斤。

流水养殖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
营养分析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在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春繁技术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以提高养殖产量,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具体措施如下。

1.亲鱼选择与培育

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在3月中旬放入产卵池内加强培育,产卵池可选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池放养6尾亲鱼,雌雄比例2∶1或3∶1,同时要定期换水。

2.增温与饲养管理

池内水温应控制在23℃以上,水质要求肥、活、爽,投饵量可依水温、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静水池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流水池为3%。同时,要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性腺发育程度,做好各项记录。

3.产卵

罗非鱼雌雄鱼体色有明显的区别,发情的雄鱼在池边游动,寻找地点做窝。窝的形状为锅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厘米左右。窝建成后,雄鱼不时到雌鱼群中逗引,并拦截雌鱼入窝配对。当水温达到22-23℃时,雌鱼便能产卵。产卵时,雌鱼腹部靠近窝底,雄鱼守卫在窝旁,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吸入口内,下颌鼓突呈囊状。雄鱼随即入窝排精,雌鱼又将精液随水吸入口内。卵子在口腔内受精。

4.孵苗

罗非鱼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并随着雌鱼的呼吸而翻动,既得到母体的保护,又具有很好的孵化环境。水温在30℃左右时,约4-5天孵出鱼苗;25℃时则需7天左右。

折叠繁殖注意事项
在众多的罗非鱼种苗中,比较公认的是利用罗非鱼种间杂交繁育出的种苗,这些种苗因具备杂交优势而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寒性好,雄性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其商品名称主要有:奥尼、奥杂、吴郭鱼、单性罗非等。而目前各个鱼苗生产单位所产的种苗,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养殖户应从众多的品种中,通过养殖筛选一个生长速度最快,雄性率最高的种苗放养。

我国所生产的单性罗非鱼在内,客观上都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雄性率。在养殖生产中,或多或少都有劣质后代产出,加大了饲养密度,消耗大量的饲料,更达不到商品规格(其价值只有正常产品的20%左右,被称为猫鱼),而严重影响到罗非鱼养殖生产的产量效益。处理这一问题,有以下措施:

1.实行标粗配套分级养殖。

养殖生产者要配备足够的二级种苗标粗塘,一级种苗标粗到20~50克左右,二级种苗标粗到200~400克左右,再分拣雄性鱼下塘养成商品鱼。这样既可以解决繁育“猫鱼”过多的问题,又可避免养殖前期的水面浪费问题。

2.人工定期清除劣质后代。

根据罗非鱼幼苗具有集群游边的特性,在其繁育季节每隔2~3天,用手抄网在塘边收集清除所繁育出来的劣质幼苗。

3.适度放养肉食性鱼类。

罗非鱼种苗放养后,适度放养一些南放大口鲶,河鲶,斑鳢等凶猛肉食性鱼类(放养规格以不能捕食放养的罗非鱼为度),以捕食罗非鱼繁育的后代。目前高州市养殖户如每茬都清塘的,一般每亩混养20尾大口鲶,如不清塘的,则混养20尾斑鳢。

4.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

除了山塘小水库确无法干水清塘外。一般的养殖池塘改变传统的抡捕抡放的方式,实行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不少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饲料的价格而不是质量。选用廉价的劣质饲料,往往不但不能降低饲料成本,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益。养殖罗非鱼的配合饲料,总体上要求就是除了按各个生长阶段保证其粗蛋白的含量外,关键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否则轻则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鱼类大批死亡,而导致生产的减产减收。

从高州市养殖户的长期实践了解到,饲料对养殖罗非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饲料霉变,二是配合饲料含有较多带有毒素的菜籽饼。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池塘发生死鱼现象的绝大部分就是以上原因。尤其以投喂含20%左右菜籽饼的饲料发生大量死鱼的最为普遍。通过对这些罗非鱼进行解剖跟踪观察,随着投饲时间的增长,鱼的肝胆不断增大,颜色变浅,到死亡时肝脏已变成粉红黄色,胆变成浅黄色透明状,肝胆增大2~3倍。对出现死鱼的鱼塘转投不含菜籽饼的饲料和解毒药物饲料后,死鱼现象逐步消失。我们认为,由于菜籽饼带有较大的毒性,在生产上不经脱毒或脱毒效果不佳,导致罗非鱼摄食后出现毒性积累。当肝胆的解毒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导致鱼的死亡。为此在养殖罗非鱼生产中,应注意不要使用霉变的饲料,不用或少用含菜籽饼的配合饲料。

要使罗非鱼养殖获得高产高效,除了放养优质的鱼种,投喂优质的饲料外,还要使鱼类有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才能使其正常快速地生长,其关键的就是保证水体的溶氧供给。过大的放养密度将会导致水体溶氧供应不足,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和消化吸收,因而生产者要根据养殖池塘的水体容量(池塘深浅),水源供给,是否配备增氧机等条件设定放养密度。放养量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水体1~2尾左右。最适的放养量,要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把握。使鱼类达到起产规格时段时,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能摄食体重2%左右的投饲量为度。

大水面主养罗非鱼技术要点
近年来,许多地方积极实施罗非鱼基地化生产战略,大力推行大水面主养罗非鱼,将池塘养殖罗非鱼高产高效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应用到大水面的深度开发,彻底改变了过去大水面粗放粗养、低产低效的生产状况,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大水面主养罗非鱼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水体稳定,租金较低,只要不是作为饮用水源及其它用途,科学开发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现将大水面主养罗非鱼的几个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一、清塘除害

此项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其作用是杀菌消毒,清除敌害,改善养殖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型凶猛鱼类对养殖品种的伤害,减少野杂鱼与放养鱼类之间对饲料与水体空间的争夺。水源好、易排水的大水面尽可能将水排干,干法清塘效果最好,用生石灰50kg/亩~75kg/亩兑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曝晒一段时间后注水;水源差、排水难的大水面可以带水清塘,尽量降低水位后,水深1.0m时施用茶饼40kg/亩~50kg/亩全池泼洒,清塘效果也很好。实际操作中,注意要将死鱼及时捞起远埋,以免影响水质。

二、培育水质

包括养殖前期培育水质和养殖后期培育水质两个阶
罗非鱼
罗非鱼
段。养殖前期是指主养鱼类平均尾重在0.25kg以前,通过肥水增加鱼类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降低养殖成本。过去,养殖户对大水面养殖的投入估计不足,单纯依靠投喂饲料养殖鱼类,开始还可以应付,但随着鱼体的增长,鱼类摄食量的增加,资金不足而难以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摄食需要,产品上不了规格,出现亏损;近几年来,为应对起伏不定的水产品市场,我们大力推广肥水与投喂饲料相结合的养鱼模式,确保了渔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大水面养鱼资金周转大,辅以肥水养鱼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抵抗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各类肥粪,包括禽畜粪便、绿肥、糖厂滤坭等,施入大水面之前都应进行必要的除菌、消毒,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禽畜粪便,还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再用1%~2%的生石灰水消毒,并在禽畜饲料、药物、添加剂等源头环节加以控制,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粪便影响水质;糖厂滤坭是一种新的渔用肥源,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既可肥水又可供鱼类直接食用,效果好。养殖后期的培育水质,即在鱼类起捕前3个月内,不能追加施用有机肥,水源好的大水面通过多注换新水,水源不便的大水面可以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降低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稳定水体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水体溶解氧,使水体保持鲜、活状态。同时,可以集中资金加强后期投喂,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上市。

三、选用良种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奥尼罗非鱼以其耐寒、生长快、雄性率高等优点已成为高州市第一主养鱼类。奥尼罗非鱼繁育技术要求高,生产体形好、高雄性率的鱼苗较难,如果奥尼罗非鱼鱼种的雄性率不高则放养4个月后就大量自繁产仔,养殖密度迅速加大,大量仔鱼耗氧耗料抢占空间,导致养殖进退两难,因此,选养优质高雄性率的奥尼罗非鱼是大水面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确保奥尼罗非鱼鱼苗的质量,养殖户应该到已取得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群众普遍反映试养效果好的罗非鱼繁育单位选购鱼种。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奥尼罗非鱼鱼苗达到全雄性是不现实的,应对办法是可以放养一些肉食性鱼类进行捕杀清除,如放养100尾/亩~300尾/亩淡水白鲳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合理放养

目前,水产品要求优质优价,这里所讲的优质主要指产品应上规格、上档次。近几年,罗非鱼的购销主要分为四个规格档次,分别是平均尾重0.5kg以下、0.5kg~0.8kg、0.8kg~1.1kg、1.1kg以上,且与之相应有四个档次的产品价位,每个相邻的商品价位差价大约为1元/kg。就目前生产情况来看,单纯投喂饲料生产出平均尾重0.5kg以下的产品要亏损1元/kg左右,因此,进行合理放养,大幅提高产品规格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的迫切需要。我们推荐的放养密度是罗非鱼1000尾/亩~1500尾/亩,淡水白鲳100尾/亩~300尾/亩,鲢、鳙50尾/亩~80尾/亩,鲩30尾/亩~50尾/亩,适当套养一些鲮鱼。如果养殖条件较差,主养品种罗非鱼不宜超过1000尾/亩。实际生产表明,疏养产量并不比密养产量低,疏养后许多大水面的亩产都达到2t以上,产品规格及养殖利润都得到同步提高,一般亩利润都在2000元以上,最高亩利润达到4000多元。

五、科学收获

大水面养殖的起捕收获非常重要。前几年,有一个面积为几百亩的水库,其主养品种奥尼罗非鱼整体已达到商品规格,由于间歇性起捕的时间过长,起产的收入又要用于存塘鱼的饲料投入,出现存塘鱼吃掉上市鱼的情况,最终严重亏损。实践证明,1天捕鱼,鱼类3天不摄食,1周内摄食不正常,即使有鱼体摄食,也出现耗料不增长的情况;况且长期的拉网起捕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甚至死亡,鱼体逐渐消瘦而减值,因此,时机成熟时快速起捕才能确保养殖收益。要做到这点,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尽量一致,均匀喂养,确保绝大部分个体同时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二是选准捕获点,投喂饲料的地点要设置在容易起捕的地方,以确保起捕区鱼类密集,缩短起捕周期;三是留意市场信息,争取在旺价期间及时收获。

罗非鱼病防治经验总结
近年来,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和人民群众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日趋重视,对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开展罗非鱼标准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而标准化健康养殖的重点之一在于病害防治,笔者将近年来从化州罗非鱼养殖实践中总结来的经验整理成文,供参考。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请水产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治疗。一般措施为:

1.彻底清塘消毒;

2.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3.鱼苗、鱼种下塘后,以1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半月后用1~2克/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

4.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呈微碱性;

5.死鱼应及时捞出,消毒后埋入土中;6.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防止夏季链球菌发生,夏季炎热可以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每亩使用20~30公斤生石灰,根据水位深浅适当加减,在感染链球菌后不可投喂饲料这样会增加死亡率!如果有优质的水源鱼塘可以进水,导致链球菌发生主要是气温高加上塘低淤泥经过高温散发出来有害气体污染水质导致罗非鱼长期缺氧和抗病能力降低!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的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