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要闻

梨园飘香风光好 乡村振兴有“钱”景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3-10-25 08:46:58

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平均海拔1700余米。

    近年来,瓦姑录村搭乘乡村振兴“快车”,坚持点线面融合发力,实施“党建带产业、农旅促融合”行动,不断在发展种植业、旅游业等方面探索实践,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建设千亩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共兴的致富新路。

    土地生金银创直线联结体系

    瓦姑录村按照“依法依规+农户自愿+逐步实施”原则,通过“支部牵头+农户承包+集中管护”方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瓦姑录村全面提升改造梨园基础设施2200余亩。同时,为确保村民直接受益最大化,村党支部为村民开通“特权”,优先将种好梨树的原地块低价承包给村民,由联合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适时组织生产管理,引导村民自产自销,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种植信心。

    “党的政策好哦!我家原来有20多亩土地,全部都给村党支部‘回收’改造了。改造完以后,土地成块成块的,梨树也种好了,我们就可以搞承包了。我打算把以前我家的土地都承包回来自己种,有联合社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明后年就能丰收了。”村民骆明琴高兴地说。

    租树不租地创契约联结体系

    针对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梨树管护意愿不强等问题,瓦姑录村党支部同驻村工作队“碰头”商议,按照“上空梨树+林下种植”套种机制,创新推出“租树不租地”模式,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村联合社等力量组织人、物、财“三力”资源,以每亩200元的租金流转村民种好梨树的土地。

    同时,鼓励引导村民通过复合型种植,在林下种植大豆、甜瓜等矮秆作物1000余亩;村民通过在林下养殖生态鸡,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地多收”,两年来带动村民增收32万余元。

    “我承包了40亩梨树,还在树下种了大豆,虽然累一点,但腰包鼓了。”说起自己的“产业”,村民骆相国喜笑颜开。

    就近稳就业创保障联结体系

    为了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村党支部免费提供“小吃街”摊位7个,今年截至目前,“小吃街”就带动村民实现经营性收入11.2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做好高标准区梨树科学管护工作,瓦姑录村成立了“梨树管护部”,为45户脱贫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60个,并按天支付劳务费,截至目前,为脱贫户创造劳务收入9.8万余元。

    “我们按照‘规范标准+分类经营+统一管理+集中营销’的运营模式,注册成立了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把村上的闲置资产、梨品销售等纳入联合社统一管理,通过‘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方式帮助群众销售,有效解决群众对接难、销售难等问题。同时,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园区共建’模式,积极与帮扶单位、专合社等开展联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梨树认养’活动,直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16万元。”瓦姑录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雁鹏说。

    目前,瓦姑录村共种植梨树4700余亩,种植苏翠1号、新梨7号、翠玉、秋月等新品种共3700余亩,同步配套建设梨膏加工厂400平方米、游客接待大楼75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2间,为产业稳步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瓦姑录村还利用梨李芬芳景区及梨花节等优势,采取“对外招商出租+鼓励社会投资”模式,以“固定租金+营业收入提成”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打造占地面积4800余平方米的乡村民宿,民宿周边配套打造彩虹滑道、丛林穿越、VR体验等20余个娱乐项目。

    瓦姑录村通过多方位充实集体经济,有效激发了村民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