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专题

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专题(第二期)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发布时间 : 2025-07-07 16:57:51

 

导语:7月以来截止到目前,全省及相邻的重庆市均以阴雨甚至暴雨天气为主。与常年比较,降雨日数明显增多,极端高温日数明显减少,对水稻生产极为不利,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为及时追踪发生发展态势,尽早防治,特制做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专题第二期。为水稻丰收粮食稳产增产筑牢基础。

 

wxtp20250707164119

7月4日,巴中市巴州区拔节期水稻(图片来源:巴中市气象局)

 

六月中下旬,全省先后出现 3 次范围较大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为大春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补充,干旱区域及时解除了夏旱影响,受旱作物得到恢复性生长。目前主要病虫害较常年同期偏轻。

六月底七月初,在持续降雨、多地暴雨后,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稻瘟病暴发。特别是在破口期未施用三环进行预防的田块,尤其需要警惕。如果发现了稻瘟病病斑,在雨停时抓紧施药。稻瘟病初发时,可用稻瘟灵或春雷霉素或肟菌·戊醇+三环唑治疗,隔3~5天再施用1次。如果田间还暴发纹枯病,可以加入肟菌·戊醇或苯甲·丙环唑、噻酰胺等药剂。同时,为了保持根系活力,雨期可以排干田间水层。

 

wxtp_20250707163909

7月3日,广安石笋镇水稻长势良好(图片来源:广安市气象局)

 

为减少病虫害可能出现的影响,暴雨后田间管理极为重要。

全省水稻生态条件复杂,目前水稻生长阶段各异。川南再生稻区目前大部分稻田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川西平原麦(油)——稻两熟地区处于最高苗期或拔节期,川中北丘陵复合种植稻区,受干旱影响严重的迟播迟栽田处于分蘖盛期、(油)茬水稻两熟制田为幼穗分化期、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为孕穗期。因此,7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因地而异。阴雨天气因日照时数少、光辐射强度弱,加之长时间降雨,田间相对湿度大,将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病虫危害加重,根系活力下降。处于拔节生长期以前的稻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处于幼穗分化期的穗粒数减少,抽穗期雨水灌苞结实率下降,灌浆期光合物质转运率低,植株倒伏风险增加,最终产量显著下降。

 

wxtop20250707164459

7月7日,自贡大安区中稻长势良好(图片来源:自贡市气象局)

 

应对阴雨天气的水稻田间管理措施

一是晚播迟栽正处于分蘖盛或最高苗期并有一定水源保障的稻田,应及时排水维持土壤通透性,若阴雨短日暂停,采取浅水与露田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方式,以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成穗率。其中最高苗期每亩苗数达26万以上的田块,后期面临倒伏的风险较大,选择晴天稻株无露水时每亩用含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20 kg 叶面喷雾,有利于控制倒伏与高产稳产。

二是处于幼穗分化期的两季田地区,田间保持浅水层以防生育后期天气转晴造成田间干旱抑制幼穗分化而减少穗粒数,前期施氮不足的田块于抽穗前15~18天,每亩施尿素3-5 kg 作为保花肥,并于孕穗期亩用井岗霉素2包兑水50公斤防治纹枯病,结合防治第二代螟虫施药1次。

三是处于孕穗期或抽穗期的再生稻区,在灌浆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下,头季稻产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较多剩余的光合物质又为再生稻高产奠定了基础。因此更应加强对再生季的栽培管理,即在防治好纹枯病、第二代螟虫等病虫害基础上,及时亩施尿素15~20 kg 作为粒芽肥,促进头季稻籽粒灌浆结实和减少再生稻芽死亡率,以实现再生稻有足够多的有效穗数而高产,并在头季稻收割前15天排水晒田,以利头季机收减少对稻桩的碾压率,留稻桩高度35-40 cm 为宜。(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 徐富贤)

 

wxtp20250707165003

7月3日,资阳雁江区水稻长势较好(图片来源:资阳市气象局)

 

结语:水稻稻瘟病号称水稻中的癌症,生产中应引起极大重视,防胜于治,需随时关注各地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了解各地植保部门下发的栽培指导意见,及时关注大田里作物的生长状态,做到早防早治,最大限度提升水稻产量,稳产稳粮,以心耕耘,等待秋天的丰收。

(本文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D2301305) 《长江流域粮油主产区主要作物气象灾害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 四川省气象局重点专项(省重实验室2018-重点-05-11)《四川省主要农林病虫害气象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技术支持)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