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务工

​“宜业为安”托起万千群众的幸福——雅安市“十四五”就业创业服务民生保障纪实

来源 : 人力资源报

发布时间 : 2025-11-04 11:18:41

     川西腹地,青衣江畔,雅安不仅以“熊猫故乡”的灵动、“天府之肺”的温润闻名,更以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核心节点的担当,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精准高效的就业保障网。“十四五”以来,雅安以“就业优先”为舵,以“精准服务”为桨,将“宜业为安”的愿景,转化为万千群众“饭碗端得稳、日子有奔头”的实景。

YNpykjQXZLHsqQBtsjK1762164634327.JPG-cgwapimg

    织密“大就业”保障网

   以政策硬支撑筑牢民生底线

    “不用跑部门、不用填表格,20余万元稳岗返还资金直接到账,这笔‘及时雨’让我们留住了120多名工人。”雅安某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就业政策的温度与速度。“十四五”开局,雅安便将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雅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12次深入园区、企业、乡村调研,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清单,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就业优先”不只是口号。

    政策兑现“快一步”,市场活力“多一分”。雅安在全省率先推行就业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企业参保、经营数据,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实现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资金“无感申报、直达快享”。2024年,全市3个月完成870万元补贴发放,覆盖企业213家,带动新增岗位1800余个;“十四五”期间,年均投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为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2万人以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网络“密一层”,群众办事“近一分”。针对城乡就业服务不均衡问题,雅安创新构建“市县乡村+园区、高校”的“4+2”就业服务体系,在756个村(社区)、产业园区、高校设立就业服务站(点),打造“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的“家门口就业圈”。雨城区青江街道就业服务站两年为辖区居民提供岗位推荐3200余次,帮助120余名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就业服务点则通过“校地联动”,每年为高校毕业生推送定制岗位5000余个。

    风险防控“严一环”,就业稳定“实一分”。雅安建立“失业监测—预警分析—应急响应”全链条机制,对失业领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群体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帮扶联系率达100%。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329人,就业形势持续保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靶向帮扶重点群体

   让“饭碗”端得稳、端得好

   “从‘找不到方向’到‘入职心仪企业’,实训营帮我打通了就业‘最后一公里’。”2023届毕业生小王口中的“求职能力实训营”,是雅安针对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就业加速器”。该实训营通过“职业测评+技能培训+模拟面试”的模式,让参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个月内就业率达100%;2024年,雅安进一步构建“全链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指导1.2万人次,募集优质见习岗位860个,开展“数字技能”“电商运营”等特色培训3200余人次,最终实现2038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就业率达96%,其中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四类重点人群”毕业生100%就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雅安创新“国有劳务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模式,开展就业保障。在名山区新店镇白马村,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不仅修通了3.5公里产业路,更带动76名村民就地就业,发放劳务报酬106万元;在汉源县,劳务经纪人李大哥每年为当地200名村民对接广东、浙江等地企业,人均月收入达6000元以上。“十四五”期间,雅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6万人左右,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3万人以上;2024年全市发放脱贫人口跨区域交通补助115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866人次,让脱贫群众“务工有门路、增收有底气”。

   对低保家庭、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雅安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社保补贴”组合服务更是暖心。2024年,帮助115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1638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今年以来,雅安举办“春风行动”招聘活动59场,提供岗位6.59万个,4720人成功入职,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群众都能“有活干、有钱赚”。

   打造“创享雅安”新生态

   以数字赋能点燃创业引擎

   “手机上填信息、传材料,12分钟就收到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宝兴县兰花种植户的经历刷新了人们对“政务服务效率”的认知,这背后是雅安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创业者无需跑线下窗口,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审核、放款全流程,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为让创业服务“更精准、更贴心”,雅安创新“133”工作法。以“信息化平台”为核心,提升“线上办理、政策解读、跟踪服务”三项能力,强化“人员保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三个支撑。同时,在雨城、名山等地建成6个“创业担保贷款服务驿站”,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咨询、指导、代办服务。2024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直接扶持683人创业,带动3266人就业;今年1—10月,贷款发放量达25062.24万元,为创业群体注入“强心剂”。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雅安的创业孵化体系成为“创客摇篮”。在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雅安智联科技”创始人曾令算了一笔账:“园区提供3年免费办公场地,还有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仅房租、水电就节省了30余万元,让我们能更好地投入技术研发。”目前,雅安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4个、市级孵化基地8个,累计孵化企业320余家,带动就业8000余人。

   为激发创业活力,雅安常态化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集市”“创业沙龙”等活动。全市每年新增创业1.5万人以上,带动就业2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涌现出全国优秀农民工张元超、全国自强模范张艳等先进创业典型,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良性循环。

   锻造“雅州技能”金字招牌

   以产训融合破解就业难题

   “在厂里学技术、拿工资,还能拿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培训太实在了!”2024年8月,名山区成雅工业园区内,20名企业员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这种“企校双主体、工学一体化”的模式,让员工边学边干、学以致用,培训结束后全部实现岗位晋升或薪资上涨。

   紧扣产业需求“育技能”,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十四五”期间,雅安围绕大数据、先进制造、藏茶、文旅等主导产业,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33万人次,培育“雅州茶师”“雅云能手”“雨城民宿管家”等特色培训品牌12个。2024年,全市开展补贴性培训1.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000余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2.4万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撑”。

   搭建平台“强根基”,雅安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全市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荥经县公共实训基地等技能载体44个,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覆盖、企业参与”的技能网络。同时,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稳步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打破技能人才职业晋升“天花板”。2024年,评选“雅州工匠”10人,培育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15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98万人。

   作为全国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试点城市,雅安探索形成“清(摸清需求)、新(创新模式)、促(促进就业)、合(多方合作)”四字工作法,重点开展物流快递、电商直播、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2024年,全市新业态培训2438人次,帮助800余名新业态从业者获得技能证书、实现收入提升;“雅云能手”李俊通过直播带货培训,从普通农民转型为“藏茶主播”,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12户茶农增收。

   构建川藏协作“人才港”

   以区域联动拓宽就业新空间

   2023年4月,川藏(雅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是全省首个以“川藏”命名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两年来,已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3家,服务企业1800余家次,带动8万余人次就业,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川藏地区人力资源流动的“核心枢纽”。

   “走出去”与“请进来”,雅安不断深化区域就业协作。高质量承办川藏人力资源协同开放发展大会,推动“川藏滇甘青”五省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联盟;与成都、甘孜、凉山及西藏拉萨、林芝等8个市(州)签署协同发展协议,共享岗位信息100余期,联合开展“川藏人才招聘季”等活动30余场。

   以赛为媒“聚人才”,雅安创新举办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职业技能邀请赛,设置电工、茶艺、电子商务等6个比赛项目,吸引川藏八市(州)120余名选手参赛。“不仅拿到了奖金和证书,还和雅安的企业签了就业协议。”甘孜州参赛选手扎西的话,道出了赛事的“就业价值”——获奖选手可享受两地技能补贴、岗位推荐等政策。

   依托产业优势“筑高地”,雅安加快建设川藏(雅安)大数据人才市场,启动藏茶技能人才国家标准研究,编制涉藏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动“人力资源协作”向“产业人才共育”升级。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