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要闻

请输入文章标题

来源 : 内江日报

发布时间 : 2025-06-06 11:06:01

天冬系列产品在西博会上受欢迎(资料图)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2025年第一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东兴区的“内江东兴天冬”与“多花黄精”两个特色产品成功入选特质农品名录。

        一直以来,东兴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坚实的农业基础,不断挖掘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品牌培育等多项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助力“小特产”逐步成长为“大产业”。

        千年天冬:

        迅速构建产业“全链条”

        天冬,又称天门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在东兴区,天冬种植历史逾1400年,食用历史近200年。东兴区是天冬的主产区,天冬产品以其优良的品相、高等级、高达94.15%的浸出物含量而著称,远超其他地区,被誉为珍贵的“道地药材”。

        从2021年起,东兴区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这一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致力于做大做强天冬产业,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并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东兴区已种植天冬近5万亩,其中核心区种植面积为2.5万亩;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收集全国天冬种质资源233份,成功培育出省内首个天冬新品种“川冬1号”,通过创新推行粮药、林药套种模式,已打造出50余个生态种植基地和7个中医药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基地8个,日加工能力约50吨。

        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内江天冬”优异的品质,近年来,天冬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四川品牌培育工程,同时研发出40余种大健康产品。

        以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已成功研发出天冬洗护、日化、果酒、酱酒、饮料等大健康产品,成功转化了天冬粉、天冬面膜等多款产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将天冬纳入“食药同源”物质目录,这一历史性进展仅用3年时间便得以实现。这一举措,为东兴区天冬产业发展再添强劲动力。未来,以“内江天冬”为原料的天冬食品,将更加便捷地进入超市、饭店乃至百姓家。

        为进一步提升天冬产品附加值,东兴区今年以来还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江东兴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正在引进好医生、银川伊百盛等龙头企业,将天冬、黄精等“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成药膳食品、保健用品、休闲食品、化妆品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东兴区的天冬产业正从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科技赋能使得天冬有效成分提取更为高效,“内江天冬”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今后,东兴区将着力推进天冬产业全链条发展,推动天冬产业向品种道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方向迈进,逐步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多花黄精:

        悄然成为林下“大产业”

        在东兴区永福镇鲤鱼塘村,多花黄精经过3年的精心培育,即将迎来丰收。

        传统中药材多花黄精,药用历史逾2000年。当地利用生态优势,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规模化种植发展黄精产业,引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据介绍,鲤鱼塘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资源丰富,且该村种植黄精、天冬、枳壳、白芷等中药材历史悠久,尤其是黄精的种植历史长达100年,为发展黄精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1年,鲤鱼塘村成立了内江市东兴区盛歌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黄精产业构建了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初加工、药食同源类食品开发、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全村已种植黄精1400余亩。

        “经过3年的精心管护,黄精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收获期,预计亩产量将达2500公斤,亩产值约3万元。”鲤鱼塘村党总支书记杨鑫华说。

        鲤鱼塘村还投资建设了中药材初加工中心,可对黄精、天冬、白芷、枳壳等中药材进行初加工,经过筛选、烘干、分级、切片等工序再投入市场,从而提升黄精产品的附加值。

        与此同时,该村积极推进黄精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建设。目前,黄精系列产品涵盖黄精茶、黄精果脯、黄精挂面、黄精酒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多花黄精,正成为村民的致富“黄金”。

        多措并举:

        培育特色农产品资源

        除了天冬、黄精,近年来,东兴区的永福生姜、田家紫皮大蒜、云萃油菜籽、大千谷香米、水晶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声名鹊起。

        东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全区现有地标农产品4个、绿色农产品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特色农业资源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为培育壮大品牌农产品,东兴区出台了《东兴区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实施办法》,制定了《东兴区农产品品牌培育规划》;同时,积极搭建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连续多年组织品牌主体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并自主开展端午节民俗活动、丰收节、迎春展销会等市场拓展活动,与“全搜索”合作开设“一田一家”等7个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拓宽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品牌农产品价值,东兴区还在万达广场、卓尔超市、福东超市等地设立特色产品销售专柜,采用“线下展示+线上运营”模式开展品牌营销;同时,完善品牌农产品名录,对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逐年加大对品牌农产品的巡查检查和抽样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过关。

        展望未来,东兴区将持续加大力度培育绿色食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风险监测工作,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助力拓展产业规模,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什么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原则上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

        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供应量和消费群体的农产品。(罗佳、谭琦琪  文/图)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