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乡愁可能是重阳遍地的茱萸,可能是诗人余光中手中的邮票,而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就是故乡的一幢老屋、一棵大树、一条小巷……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文化进行重塑,让全体乡村居民既能够“记住乡愁”,激发新一代对家乡的文化认同,也能够感受到新时代的新气象,这成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维。
三台县秋林镇借助“两项改革”的东风,打造具有川东北丘陵地区特有农耕文化的村史馆——红星村村史馆。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先辈们的温度和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成为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原乡。
唤起记忆,留住最美乡愁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底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翻过杨家垭,走进红星村16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莲花池,因形似莲花而得名,三台县打造的第一个村史馆——红星村村史馆就坐落在这里,占地千余平米,是“长三间挂两厦”环抱格局的传统特色土木结构农房。馆前廊前房柱上书“知兴替明事理史彰文化自信,载喜悲慰离愁馆佐乡村振兴”,印证了村史馆是传承传统文化、凝练地域文化、留下乡愁乡情的精神坐标。
“村史馆是乡愁文化的载体,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记忆原乡。村史馆是由原来范家大院修缮而成,每一栋房屋的历史不下于百年,房子本身已经是文物,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印证了那个时代秋林古驿的繁华。”秋林镇党委书记王坤华感慨道。
村史馆围绕“村史区”“党史区”“民俗区”三个主题布馆。前馆主要是党史、村史区域,通过还原上世纪60年代村书记的办公场景、展出书籍、印章、奖状、图片等200余件文物和红星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发展变化文化布展,展现了红星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大集体到包产到户,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红星村党支部建制变迁、历任书记及各时期党员情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基地。
后馆是民俗区域,院前的耕牛、石磨、自留地和馆内设置还原了70年代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场景。馆内收藏近千件农耕器具,都是村民们无偿捐赠的传统农耕农具、老式生活用品,详细记述了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历史脉络,见证了红星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川东北丘陵地区特有的农耕文化。
村史馆让时间停了下来,让记忆留了下来,也让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归属感和荣誉感。
文化赋能,丰富群众生活
秋林镇不把村史馆建成摆设,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发扬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作为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农业文化遗产要‘活’起来,乡村振兴才有动力。红星村村史馆对于保护和传承川东北地区农耕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王坤华说。
村史馆收集的近千件真实珍贵物件,原汁原味地记载和展示了近代以来川东北地区农耕文化面貌,真实记录展现刚刚消失和正在变化的事物和境况,全方位展示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文化现象,在凝聚人心、教育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承红色文化是红星村村史馆承载的一个重要功能,从红星村概况,到红星村村名由来,再到村制演变历史,无一不体现了红色记忆。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驱,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把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代传下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党员先进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红星村村史馆年接待参观学习百余场,参观人数近万人,充分发挥着红色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
村史馆不仅成为了三台乡村民俗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也成为了开展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自2021年起,每月都会在村史馆的院坝内举行坝坝会,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等,有时大家伙儿也会坐在一起讨论村里的一些大事。2022年在村史馆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摄影展览,2023年红星村“村晚”也在此举办。
盘活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红星村村史馆并非只是打造一个“花架子”“空摆设”,而是整体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红星村充分利用村史馆资源,统筹规划,在村史馆一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复兴少年宫,让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村民。红星村农家书屋原址在红星村村委会,因房间小,没有读书的书桌,就相当于只是一个书本仓库,后因16组村史馆的建立,将农家书屋迁至村史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并于2022年成功申报成为绵阳市“省市县三级共建”史志阅览室。
秋林镇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村史馆距成巴高速共和出口仅10公里,距成渝环线高速三台出口仅30公里。该镇依托交通优势,利用“两项改革”后腾退出的44处农户土坯房,筹集资金240余万元,并按照统一风貌进行改建,规划打造以村史馆为牵引的建筑群,带动集观赏、住宿于一体的优质旅游。
目前,秋林镇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逐步将秋林的文旅景点建设起来,以红星村村史馆、官井沟村严氏祠堂、秋方村四方碑、古驿道、秋林社区桂林书院为发展整体,打造秋林特色文旅品牌。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加居民收入,促进青年人回流,带动村民居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村史馆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支部阵地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撬动起了乡村的自主振兴和持续振兴。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