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要闻

探秘国家公园 追溯熊猫之源 ——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侧记

来源 : 雅安日报

发布时间 : 2024-04-23 14:50:50

探秘国家公园 追溯熊猫之源

——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侧记

 

活动现场

  4月22日,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在“熊猫老家”宝兴县举行。

  中外嘉宾齐聚一堂,见证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馆,参观大熊猫溯源馆、中国双宝文化艺术展宝兴巡展,走进邓池沟大熊猫起源馆、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探秘国家公园,追溯熊猫之源和其背后价值转换之路。

  增进大熊猫文化的交流交往

  上午10时,中法建交60周年暨大熊猫科学发现155周年国际青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拉开帷幕。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馆仪式率先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雅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法对话》杂志社、宝兴县政府承办,旨在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中法友谊故事、生态文明发展故事,传播大熊猫文化。

  “中国、法国以及世界各国间的交流让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走得更快、更远。”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专程为本次活动发来视频主旨发言。他说,本次活动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希望国际青年们能把来自世界的故事与中国分享,同时将中国的经验与世界分享。

  上午11时许,在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开馆。随后,与会嘉宾走进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参观了大熊猫溯源馆和中国双宝文化艺术展宝兴巡展。

  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溯源目的地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宝兴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的展示窗口,是大熊猫文化体验、科普教育、自然研学、学术交流、产业孵化的重要阵地。建成开馆后,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为推动雅安市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

  “我很小时就非常喜欢大熊猫,这次我来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去长城,第二个是去看大熊猫,我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梦想在今天也实现了。”来自罗马尼亚的国际青年代表安娜说。

  下午,嘉宾们前往邓池沟,参观了大熊猫起源馆、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在营地手工坊内,嘉宾们体验熊猫青团蜡烛制作过程,随后走进熊猫园,观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并拍照留念。在大熊猫起源馆,国际青年代表共同种下代表和平的珙桐树,共植“国际青年林”。

  “作为法国人,我也是才知道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是被法国人科学发现的,我很惊讶。”来自法国的著名文旅达人吉恩说,“今天很荣幸参观了大熊猫溯源馆、起源馆、国际溯源营地,了解了大熊猫历史。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带着女儿来宝兴,了解更多大熊猫的故事。”

  促进大熊猫文化的价值转化

  “空气太清新了,生态环境太好了,满眼都是绿色生机。”下午3时许,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邓池沟内,漫步在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香港广西总商会会长、香港乐轩集团董事长林梓轩感叹道,“这也许正是国宝大熊猫世代生活在这里,又被人类首次科学发现的重要原因。”

  这是林梓轩第一次到雅安宝兴,而一直喜爱动物的他,过去每到一处,都特别关注大熊猫。即便如此,此次从受邀参加活动再到宝兴之行,收获远远超过他的理想预期。

  “4月2日收到中国外文局邀请后,商会就面向商会成员发布了总名额只有10个的考察通知,不到两天就有超过30家企业报名,包括文化、旅游、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对于商会考察团此行目的,他直言不讳是以考察为主,但雅安和宝兴大熊猫背后的生态发展成效已成功吸引商会不少成员的关注。“比如乡村振兴中传统产业、文旅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有非常多、非常广的合作潜力。”林梓轩说。

  林梓轩的所言所想所感,在当日下午于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举行的投资推介会上,得到充分印证和体现。

  推介会上,宝兴县围绕有机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文旅三个方面推介的16个项目,无不与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密切相连。

  “比如生态‘三场’建设,宝兴就明确了特色‘生态农场’、绿色林业‘生态林场’、特色养殖‘生态牧场’建设为主的思路。”宝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波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旨在实现绿色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生态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特色地域文化、传统工艺等与特色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林牧渔并举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下午5点30分,与会港商代表、涉外旅行、自然教育、研学旅游、文化创意等机构代表走出会场,再次沉浸于邓池沟绿水青山中,感叹这里生态的秀美、生态资源和生态文化的富集和多样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更好把握其中机遇,实现双赢,对企业和地方都是一种挑战,我们愿意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本报记者  孙振宇  李丽

  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