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种

马面鱼

来源 : 360百科

发布时间 : 2023-04-13 10:04:01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在北方被称为扒皮鱼、面包鱼。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最多,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

学名
Navodonseptentrionalis

别称
橡皮鱼、面包鱼

二名法
绿鳍马面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辐鳍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鲀形目


革鲀科


马面鲀属


绿鳍马面鲀

分布区域
东海、黄海及渤海,也见于朝鲜、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

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t012337a53219a6c304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 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棘,棘尖向下或向外,第一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最长,头长为最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

体蓝灰色,幼鱼散有一些云状暗色斑纹,成鱼斑纹不明显。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及尾鳍绿色。
马面鱼
马面鱼

营养价值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

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马面鱼的食疗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马面鱼全身是宝,我们应该珍视它,又要合理开发利用。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