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悉,今年我市建立根治欠薪工作“红黑榜”制度,通过激励和惩戒方式,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红黑榜”制度出台
根治欠薪更有力度
“对比今年1月的数据,大英县目前已达到整改要求。”3月1日上午,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举报投诉科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通过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和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查看我市各县(市、区)根治欠薪工作的数据。据介绍,两个平台分别是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监管和欠薪线索展开查处。从今年1月通报的“红黑榜”来看,船山区、蓬溪县、安居区的平台欠薪反映线索处置按期办结率都达到了要求,遂宁高新区、市河东新区的各类在建工程纳入平台监管比例达标,但大英县和射洪市各类在建工程纳入平台监管比例均低于75%。
“通报出来后,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提升欠薪案件的办结率。”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各类在建工程纳入平台监管比例均已达标,全市接受欠薪线索941条,查处933条,案件办结率99.15%,排全省欠薪线索平台办理情况第4位。
明确奖惩措施
实行每月通报“红黑榜”
记者了解到,根治欠薪工作“红黑榜”每月进行一次通报,并纳入各县(市、区)的目标考核。进入“红榜”的单位,不仅会加相应的目标考核分,还会被优先推荐为该项治理工作的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相反,进入“黑榜”的单位,将扣减相应的目标考核分,并对经办人、领导进行约谈,督促其整改。
那么,登上“红榜”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据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红榜”要做到平台欠薪反映线索处置按期办结率达95%及以上且排位在全市前3名;各类在建工程纳入平台监管比例达90%及以上且排位在全市前3名;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预警消除率达90%及以上且排位在全市前3名。同时,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根治欠薪工作创新举措,相关经验做法被市级以上政府信息平台和新闻媒体采用报道。
凡是存在平台欠薪反映线索处置未按期办结,办结率低于95%或抽查发现欠薪平台线索处置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各类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平台监管比例低于75%;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预警消除率低于70%或预警信息消除存在弄虚作假;有关政府和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根治欠薪工作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和违反政风行风规定等情况,将纳入“黑榜”名单。
坚持“刀刃向内”
全力推动根治欠薪工作
“两个平台打开了我市整治欠薪工作线上监管、线下督促的良好局面,‘红黑榜’制度的出台更是压实了各级部门的具体责任。”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健全完善根治欠薪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全市根治欠薪工作 “红黑榜”,树立了“作风镜”,照出了工作的 “真面目”,真实反映了全市各部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开展情况,促使“黑榜”单位对照“镜子”一一整改。
今年1月,我市通报全市根治欠薪工作“红黑榜”1期,其中“红榜”表扬内容3个,“黑榜”曝光问题2个。截至目前,各涉及部门均对照问题迅速整改,并达到既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