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鬃鹅,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县,是当地备受青睐的小型灰色鹅种,其饲养历史可追溯至宋朝。雏鹅的培育十分注重环境条件,南方地区多选择在早春有草的草地放牧,采用自温育雏法。新生鹅雏挑选健壮者移至育雏舍,农户小型饲养可将50只鹅置于直径75厘米的竹篮中,配备25瓦电灯提供局部27℃-30℃的温度,育雏期间需全天候精心照料。
在北方,育雏方式以育雏舍为佳,铺设10厘米厚的垫草,确保阳光充足且垫草干燥。雏鹅的育雏温度需逐步调整,1-3日龄保持27℃-30℃,随后每周下降2-3℃,3周后降至18℃。45周后,鹅群可开始放牧。饮水和开食时间,雏鹅在能起身并能进食时开始饮水,约30-36小时后开食,饲料可选雏鹅配合饲料或淘净浸泡过的碎米,逐渐增加莴苣、小油菜等蔬菜。随着成长,喂食次数和频率逐渐减少,天气好的时候,鹅群可在浅水塘中游水采食。
种鹅管理方面,90日龄后需控制饲料,防止过肥和早熟,主要以放牧为主。产蛋期前应调整饲料,注射小鹅瘟疫苗。繁殖期间,鹅群需全天供给优质粗料与精料,冬季和休产期则以粗料为主,适当补给谷实饲料。
乌鬃鹅的繁殖和管理需关注蛋的质量,产蛋窝需保持清洁,冬季及时捡拾种蛋以防止冻伤。肉鹅管理上,采用分区轮牧,合理安排饲料和放牧时间,确保肉鹅的增重。繁殖技术上,公鹅300日龄左右可配种,母鹅采用天然孵化,孵化期30-31天,人工孵化可减少母鹅的醒巢负担。
乌鬃鹅的饲养年限较长,通常可达3-4年,甚至6年。饲养方式上,需根据地理条件和鹅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饲养模式,如前期舍饲后放牧或全程舍饲结合放牧。鹅舍建设则以遮阳避雨为主,冬季需防风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