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棉花进入盛蕾期,部分地块已到初花期,是棉花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搭建棉花丰产架子,实现棉花稳产高产的重要时期,必须重视现阶段的棉花管理工作。
一、适时打顶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采取“旺苗早打,弱苗晚打,壮苗适时打”的顺序,适期早打顶。长势正常的棉田7月1日完成打顶;长势较弱、受灾、重播的棉田7月5日前完成打顶。
打顶后单株平均保留果枝台数7一8台,棉株自然高度控制在65-75cm。采用一叶一心打顶法,即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叶,切忌“大把揪”,注意将打去的棉花顶尖带出田外掩埋,可有效减轻虫害。
二、合理化调
打顶后7天左右(顶部果枝伸长6cm左右时进行化调),亩用甲哌鎓(缩节胺)8克左右。对于长势偏旺的棉田打顶后要进行两次化控,在第一次化控后 10 天进行,亩用甲呱(缩节胺 )8一10克。防止上部果枝过度伸长造成中部郁蔽,控制无效花蕾和赘芽生长,忌用一次性大剂量甲哌鎓 (缩节胺) 化控。
结合化调进行叶面施肥,喷施硼肥,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盛花期,每次 40-50 克/亩+磷酸二氢钾 150克/亩,兑水 40公斤叶面喷施。硼肥的作用:
一是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株结铃数;
二是增加单铃重,提高棉花品质;
三是促进棉花早熟、增加霜前花比例;四是增强棉株抗逆性。
三、水肥管理
7月份滴水3~4次,每次滴水量25~30m3/亩。从7月1日开始计算,按照每日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滴灌肥 6-12-42 )0.3kg、尿素 0.8kg 的标准,7月份共亩滴施滴灌肥 9kg、尿素24kg。
四、病虫害防治
1、棉叶螨
对于中心株和点片发生的棉田要采取“查、插、喷”三字方针进行防治,对中心株地块及时利用专性杀螨剂进行挑治或点片防治,同时做好调查工作,在打顶前有螨株率达到5%或打顶后有螨株率达到10%应当进行全田普防,发生量较大的地块建议使用机车进行“上喷下吊”的方式进行防治,药剂推荐使用阿维菌素、四螨嗪、哒螨灵、噻螨酮、螺螨酯、乙螨唑等专性杀螨剂进行防治,建议使用杀卵和杀虫的药剂复配防治,如哒螨灵+四螨嗪、或阿维菌素+乙螨唑、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施药时要注意地头地边等死角部位的防治。对于叶螨严重地块第一次防治后 4-5天进行二次防治。
2、棉铃虫
现阶段是一代棉铃虫羽化产卵和二代棉铃虫卵孵化关键时期,要加强对大豆、玉米、棉花、番茄等农作物的落卵量和幼虫的调查。对棉田内百株卵量达到 10 粒以上或百株幼虫达到3 头以上时,及时使用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科云NPV、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最佳时期预计为:于6月27日至7月 10日。
同时采用开启杀虫灯、田间摆放性诱剂等方法诱杀一代棉铃虫成虫,降低成虫数量,进而降低田间落卵量;在棉花打顶时及时将顶尖带出棉田外深埋,达到降低田间着卵量,减轻棉铃虫幼虫危害;还要做好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
3、棉蚜
降雨天气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较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发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其控制在点片范围内,对中心株和点片发生的棉田使用吡蚜酮、嚷虫嗪、呋虫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双丙环虫酯、螺虫乙酯等农药进行点片防治,严防其扩散蔓延,严禁使用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做好天敌的保护工作。
4、双斑萤叶甲
目前是此虫的危害高峰期,可以用网捕的方法或百株虫口达到 25 头以上时使用吡虫啉、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农药进行防治,施药时由棉田边开始向棉田内“转圈”防治,做好联防联治。
5、盲蜷嫁
现阶段气候条件有利于盲蜻螅的发生,尤其是长势偏旺的棉田偏重发生,百株达到 5 头时或百株发现“炸口”蕾 20个以上时,使用啶虫脒、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农药防治。施药时要选择早晚时间进行,施药时由棉田边开始向棉田内“转圈”防治,做好联防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