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伏旱农业气象影响中期评估
一、高温伏旱天气分析
6月26日—8月16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日照显著偏多,有两次阶段性高温。据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显示,8月15日雁江区最高气温42.8℃,乐至41.4℃,安岳42.2℃,均突破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截至8月16日,资阳市≥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36 天,≥38℃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0天,位列历史同期第1多位。
7月开始全市 119个监测站均出现了伏旱,经过7月22~24日、8月1~6日阵性降水,98个站点气象伏旱陆续中断,但由于降水范围小、整体降雨强度弱、过程雨量少,8月7日开始伏旱继续发展,截止 8 月15 日 20 时,全市 119个监测站中,41个监测站伏旱持续。其中16个监测站第二阶段轻旱,25个监测站严重伏旱,主要分布在雁江东部和乐至西部南部的边缘地区。
二、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6月26日—8月16日全市平均气温30.3~30.6℃,较历年同期偏高3.0~3.7℃,各县(区)均排历史第1高位,7月4日~17日、7月25日至今,出现两轮大范围高温热浪天气;降水量30.6~105.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66~90%,日照时数371.3~414.1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多32~48%。持续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土壤墒情迅速下降,对人民生活以及在地、在田大春作物和秋种开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对水稻的影响。目前我市水稻已进入乳熟灌浆期,持续高温少雨使部分稻田已开始出现断水甚至脱水开裂,气温超过35℃影响水稻灌浆,易使水稻高温逼熟,根系早衰,半实粒和秕粒量增加,有条件的要尽可能关深水降温防范。
2.对夏玉米的影响。处于大喇叭口至灌浆期的夏播玉米由于高温干旱长势受到一定影响,部分长期少水地块和坡台土耕作层较差的出现萎蔫甚至干死,所结果实也明显偏小,灌浆不充分,对后期产量有一定影响。
3.对红薯、花生、蔬菜等影响。高温干旱造成部分作物出现萎蔫甚至晒死,部分地段出现绝收,后期可能会对产量有所影响。
4.对柑橘、柠檬的影响。目前柑橘、柠檬处于果实膨大期,持续高温强光照天气造成小果、劣果偏多,部分果实已造成日灼,对后期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部分幼苗由于缺少水源灌溉出现萎蔫甚至死苗。
5.对大豆的影响。夏大豆处于分枝期,高温少雨天气造成部分晚播夏大豆不出苗,或受高温影响造成死苗,分枝茎杆纤弱,对后期产量会有一定影响。
据市农业农业局统计,截至8月10日,我市因持续晴热高温干旱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8.01万亩,成灾面积2.345万亩,绝收面积0.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6.5万亩,成灾面积1.575万亩,绝收面积0.28万亩,稻田断水开裂面积1.26万亩,预计直接经济损失2327.85万元。
三、后期天气趋势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8月16—22日)我市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各地需警惕高温危害,以及旱情的持续加重。
四、对策建议
1.关注伏旱发展态势,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密切跟踪监测旱情的发生发展,做好在田在地作物用水控温管理工作。
2.关注天气预报,需警惕局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3.户外工作人员应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