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品种

甘薯

来源 : 360百科

发布时间 : 2021-02-22 10:15:45

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旋花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阔心脏形;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1994年世界甘薯总面积为938万公顷,总产量为12433.9万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甘薯

学名
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

别称
甜薯、地瓜、番薯、白薯、红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茄目


旋花科


甘薯属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时珍)。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

甘薯只是番薯的别称,番薯身为植物分类学中的“番薯族番薯属”的“族长”,还是希望被以学名“番薯”称之的。而红薯、紫薯是红番薯和紫番薯的简称,红、紫只是果皮颜色不同以示区别而已。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为憨厚大个的体态,老一辈还称其为懵番薯,伴随动漫文化的热潮和卖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现在大都改称萌番薯。番薯因与台湾岛形状相似,台湾人都有称自己为番薯仔的习惯,并以自称“番薯仔”为荣呢!番薯高产,红军当年打游击时物资匮乏,饥一顿饱一顿。后来从山区农民那得知种番薯可有效应对饥饿,便和山区农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后种些番薯,军民们还有口号“土藏萌番薯,吃饱不辛苦”。

2017年8月21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上共同发表了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论文,揭示了:在甘薯的90条染色体中,有30条染色体来源于其二倍体祖先种,另外60条染色体来源于其四倍体祖先种;约50万年前,二倍体祖先种和四倍体祖先种之间的一次种间杂交孕育了今天的重要作物。[1]


生长分布

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丛或路边岩石缝中。

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1994年世界甘薯总面积为938万公顷,总产量为12433.9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米2。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2%,中国甘薯产业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根据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差异,整个中国生产分为五个生态区:

①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

②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③长江流域夏薯区。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

④南方夏秋薯区。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

⑤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2]​


主要价值
药用
味甘平,入足太阴经,功专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生食甘凉伐气,熟则甘平充饥。晒干磨粉,尤能滞气,多食损人。

甘薯性味甘平、无毒,可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除宿瘀脏毒。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的12种蔬菜中,甘薯名列榜首,被誉为"抗癌之王"。

甘薯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营养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甘薯淀粉含量高,一般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每100克鲜薯中含糖 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鲜薯含维生素c 3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为小麦的9.5倍,纤维素为面粉的10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甘薯中各种维生素含量之高是其他粮食作物所不及的,同时,甘薯略呈碱性,而米、面、肉类则为酸性食物,适当食用甘薯可以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此外,甘薯所含的维生素可刺激肠壁,加快消化道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预防痔疮和大肠癌等疾病。因此,常吃细粮的人配以甘薯,则可以弥补维生素之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甘薯茎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饲料。据分析,甘薯干茎叶中含粗蛋白0.2%,比干花生秧含量稍高,比干谷草含量高1倍;甘薯秧中粗脂肪的含量为 2.6%,比苜蓿草高0.3%,比谷草高0.7%。据报道,甘薯茎顶端15厘米的鲜茎叶,蛋白质含量为2.74%,胡萝卜素每100克为5 580国际单位,维生素B2每千克含量为3.5毫克,维生素C每千克为41.07毫克,铁每100克为 3.94毫克,钙每100克为74.4毫克,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的含量均比苋菜、莴苣、芥菜叶等为高,维生素的含量也比绿苋菜、莴苣丰富。

甘薯茎蔓的嫩尖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铁、铝等,可作蔬菜用,比其他叶菜类营养成分都高。每100克甘薯茎尖含蛋白质2.7%,菠菜、苋菜、甘蓝含蛋白质分别为2.3%、1.8%、1.7%。每100克甘薯茎尖含钙74毫克,每100克甘蓝含钙64毫克。铁的含量每100克甘薯茎尖为4毫克,每100克菠菜仅为2毫克,每100克甘蓝为0.7毫克;维生零B2含量为每100克嫩尖含0.35毫克b,均高于菠菜、苋莱及甘蓝。维生素B2是中国人民食品中比较缺乏的维生素,因而,食用甘薯茎蔓的嫩尖,对改善食物中维生素来源更有特殊意义。

食用
甘薯的食用方法很多,按其形式来分,可分为主食、副食两种类型。甘薯作为主食,除可直接食用鲜薯或薯干外,也可与大米、玉米面等掺在一起,做成煎饼、馒头、面条等食品;作为副食,主要是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制成各种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甘薯粉可以添加到面包中,以增加面粉中维生素及钙的含量,使面包营养成分更加完善。用甘薯制成果脯,不但软甜可口,而且物美价廉,成本仅为其他果脯的1/3。甘薯渣可制成酱色、醋等产品。用甘薯代替小麦制成味精不但成本低,而且节约了粮食。浙江在甘薯淀粉中加入一些作料制成的虾片,是一种下酒好菜,很受用户欢迎;用鲜甘薯做成的薯泥已经成了一道名菜,曾被各大饭店采用;拔丝甘薯也是宴会桌上常见的菜肴之一。以甘薯作原料的菜肴就有绣球薯圆、三鲜酿金薯、风眼珍珠薯、金薯烩四宝等20余种。福建连城等地用甘薯制成的连城地瓜脯历史悠久,经贮藏、长途运输而保持甘薯的色味不变,是销往港澳地区的传统产品;以甘薯为原料制成的饴糖可与高粱饴媲美,甘薯糖水罐头在有些国家也很畅销。甘薯还可以经过简单加工而成为速煮甘薯和脱水甘薯,其风味不变,可以作为旅行食品。甘薯经过简单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甘薯的经济价值,也大大提高了甘薯的适口性,从单一食物变为丰富多彩的各种食品以及调味营养品。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