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遂宁市涪江六桥建设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项目团队在7月30日前圆满完成水中支架拆除工作,提前化解了汛期行洪安全隐患,为后续工程推进扫清了障碍。
作为遂宁市“六纵九横”城市骨架路网“一横线”的关键构成,涪江六桥是省级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对推动遂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自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8月主塔成功封顶,2025年6月22日引桥现浇箱梁完工,6月30日主梁精准合龙,四川路桥项目部高效组织、专业创新响应遂宁“效率革命行动”,克服难题,有效提升建设效率,创造了同规模桥梁建设的“遂宁速度”。然而,汛期日益临近,水中支架拆除这一艰巨任务成为项目团队必须攻克的难关。

涪江六桥主桥近照
“四险”交织
每一步都是严峻考验
主汛期来临,涪江水流受上游影响变得湍急,水位波动频繁,给浮箱定位和稳定带来极大困难,设备倾覆风险陡增。上游突发的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随时可能中断施工,工期压力如影随形。
“若河主桥及引桥水中钢管支架在汛期滞留河道,会威胁行洪安全,所以必须完成拆除。”项目负责人叶健说,拆除作业需在数十米高空进行切割,对人员防护和操作规范提出了极高要求,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交叉作业时,桥面清运、支架拆解、水面船只配合等多个区域同步推进,多工种密集交叉,安全管理和现场指挥难度极大,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棘手的是,箱梁底面与水面之间的狭窄空间限制了大型设备的施展,吊装作业时视线受阻,再加上水流干扰,每一次吊装都必须精准,操作难度堪称“空中绣花”。

涪江六桥主跨支架拆除
攻克难关
科学决策+严密管控+协同发力
为确保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四川路桥项目部精心制定科学严密的拆除方案和详细计划,针对不同风险点量身定制应急预案,为施工提供明确行动指南,让未知险阻变得可控。同时,建立汛期应急联动机制,与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实时共享信息,安排专人24小时收集上游雨情、水情及水库泄洪信息,第一时间预警至现场。主动清除河道区域内大型漂浮物,为作业平台筑牢“安全屏障”,并配备充足的救生设备和救援人员,让“预案”成为“实战指南”。
在现场管控方面,四川路桥项目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定岗定责强化监管,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技术员驻点、安全员跟班作业机制,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全程严密监控施工过程,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确保拆除作业“零事故”。

涪江六桥水域引桥支架拆除
经过全体参建者45个昼夜的不懈奋战与严密防控,最终成功拆除2万余吨水中钢管支架,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水中支架拆除只是涪江六桥建设的重要节点。”叶健表示,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发扬拼搏奋进精神,全力以赴推进桥面系及附属工程建设,确保涪江六桥早日通车,为遂宁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其成为连接两岸的交通纽带和城市发展新引擎。
(全媒体记者 贺建平)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