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黄芪地膜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来源 : 农百科

发布时间 : 2025-10-11 15:26:12

      在种植黄芪过程中,生产者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克服生产短板,提升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形成了较独特的旱作丰产栽培技术,现将栽培要点总结如 下。

u=3083208985,273937506&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

    1 选地

     黄芪为豆科作物,不耐连作,选择至少3年内没有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和小麦、玉米或马铃薯轮作。黄芪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种植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黄芪产量高,品质好,因此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栽培黄芪,以利提高生产效益。

    2 整地施肥

    在前1年秋天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30 cm左右,结合深翻,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 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 kg、尿素25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30 kg 作底肥,疏松活化培肥土壤,增 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促进根系充分生长,提高产量。

    3 品种选择

    品种不同,生产能力差异较大,一般地上部分枝多的,消耗营养较多,地下根难以长大,地上分枝少的,地下根肥大,生产中应选择种植地上部分枝少,根肥大、条直、侧根少、须毛少的品种,以提高产量。

    4 育苗

    黄芪以种子繁殖为主,为了方便管理,经济利用土地,生产中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黄芪种子外被有果胶质角质层,吸水力差,发芽率低,出苗困难,出苗不整齐,为了促进出苗,播种前要除掉种子表面的角质层。选择当年充分成熟的种子,拌种子量2/3的干细沙,在石碾上碾60~70圈,边碾边翻动,碾至种皮 由棕色变暗。种子量少时,掺沙后穿厚底鞋反复踩踏。处理完成后浸种5 h, 用水淘出已吸水膨胀的种 子,即可播种。

    黄芪可春播,也可秋播,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最好。播种时在平地做苗床,苗床宽1.2 m,高0.3 m,长依地势而定。苗床上覆盖宽1.4 m、厚 0.01 mm黑色地膜,用特制打孔器在地膜上均匀打孔,每穴点播处理好的种子2~3粒,播后覆沙3~ 5 cm,播种15~20 d出苗。幼苗高7~10 cm、3~4片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拔除弱苗、病虫苗。

   5 移栽定植

    10月中上旬进行移植。移栽前,先将黄芪苗从 苗床起出,剪掉叶片留2~3 mm 叶柄,移栽时先施 肥,深耕,用开沟机开宽15 cm、深10 cm 的沟,将黄芪苗1株挨1株头尾相连地平放于沟内,用覆土机 覆土10~15 cm。

    6 田间管理

   6.1 及时中耕除草,减少养分损耗

    移栽苗在发芽初期,植株较小,对杂草的抑制能力弱,田间易生长大量杂草,要及时拔除。生产中主要依靠人工 除草,苗高7~10 cm时中耕除草,需进行3~4次。

    6.2 覆膜

   干旱地区种植黄芪,水分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生产中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保湿。苗高15 cm 左右时覆膜,在苗的位置打孔,将黄芪苗放出膜外,用土将苗周围及膜周边压实。最好用黑膜覆盖,既保墒又可抑制田间杂草。

    6.3 控花

    黄芪以根系为收获物,开花会消耗大量营养,不利于根系生长,在生产中要注意控花。可人工机械打花,也可用药物控花。

   (1)机械控花。

   在现蕾期,用打花机及时摘除花 蕾,并打去即将成为花序的顶心,促使养分向根部 转移。

   (2)药物控花。

     在现蕾期喷根尔壮(先将4 kg 根尔壮用45°白酒溶解后,兑水50 kg ,叶面喷施)、 胺鲜·乙烯利(40%胺鲜·乙烯利水剂37.5~62.5g ,兑水50 kg,叶面喷施)、根多收(每亩5~10 kg,500 倍液,根部冲施)、膨根精华液(600倍液,叶面喷施)等药剂,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提高根系竞争营养的能力,控制花量,减少开花营养消耗,以利提高产量。

    6.4 雨季注意排水

    黄芪不耐涝,怕积水,排水不良易引起病害,影响产量。因此,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6.5 防治病虫害,减少生产损失

    黄芪的主要病虫 有白粉病、根腐病、食心虫、蚜虫等。

   (1)白粉病

    发病时,叶片和荚果表面有白绒状霉斑,严重时,霉点布满整个叶片和荚果,造成早期落 叶,严重影响产量的形成。通常5月下旬开始发病, 6—10月均可危害,降雨多,田间湿度大时,发病 严重。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每7~10 d 喷 1 次,连喷2~3次。

   (2)根腐病

     多雨季节或园地排水不良的情况下 发生较普遍。一般5月初开始发病,7—8月雨季发 生严重,病株生长势弱,严重时根部腐烂植株死亡。 防治时应注意增施肥料,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止田 间积水。发生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石灰水100倍 液灌根。严重时,7~10 d 再灌根1次,基本可控制 危害。

   (3)食心虫

    主要危害种子。6-9月,成虫在 花蕾上产卵,孵化后幼虫侵入荚内取食种子,采种田可在6-9月,每7~10 d 喷1次25%灭幼脲悬浮 剂15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6000倍液,控 制危害。

    (4)蚜虫

    多发生在4-6月干旱期,蚜虫危害导 致植株生长不良,引起缩叶、落花,严重影响种子和根系产量和品质。可在危害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蚜虱净粉剂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控制危害。发生严重时,10d后,再喷1次。

    6.6 采收

     一般在移栽后第2年采收,但质量不如 5~6年生的好。考虑到生长时间过长,生产成本较 高,移栽2~3年采收较划算。采收在10月中下旬进行,采收前割除地上分枝,有条件的最好用机械采收,以提高工效和采收质量。要细致捡拾根系,防止埋压。采后抖净泥土, 剁去芦头,晒至八成干时打捆,2kg/捆,晒至全干 贮存。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