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要闻

冯大志扎根乡土 当好乡村致富领路人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5-10-14 08:49:58

十月的盐源县卫城镇打柴坡村,秋阳和煦,遍染山野。蜿蜒的产业路上,满载苹果的货车络绎不绝,将一筐筐鲜果运往各地市场。果园深处,村党支部副书记冯大志穿行于果树之间,时而俯身察看苹果成色,时而与果农畅谈今年收成。

    得益于当地高海拔、强日照与显著昼夜温差等自然优势,这里出产的苹果甜脆多汁、风味独特,今年预计又将喜获丰收。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这灿烂的笑容,正映照着冯大志始终如一的初心——让打柴坡村的乡亲们既能种出好果子,更能卖出好价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技术“传经”:

    带头示范 老果园结出“致富果”

    “以前种苹果全凭‘老经验’,果子上色差、熟得晚、产量低,卖不起价钱。自打冯书记请来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教我们种矮化砧木苹果,一切都变了——如今果子品质好、上市早、价格高,管理起来也省心多了!”在自家果实累累的苹果园里边摘边聊,打柴坡村村民赵利兵的喜悦溢于言表。

    2010年,大学毕业的冯大志毅然放弃城市企业的录用机会,选择回到家乡。那时的打柴坡村,虽以苹果、车厘子为主要作物,却因品种老化、技术落后,始终卖不出好价钱。面对困局,他一边自学电商运营,尝试通过网络把自家的苹果和车厘子卖往全国各地;一边紧盯农业技术更新。当矮化砧木技术刚开始在村里宣传推广时,他率先建起示范园,以实际行动探路前行。

    很快,示范园结出了令人信服的成果:矮化砧木苹果不仅成熟早、产量高、果形饱满、色泽鲜艳、甜度提升,收购价较传统品种高出近三成,而且果树行间还能套种旱稻、大豆等矮秆作物,为村民额外增收。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原本观望的村民渐渐动了心。

    为带动更多人走上这条新技术之路,冯大志主动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驻村开展培训,从苗木定植、水肥一体化设施安装,到施肥、病虫害防治、拉枝、修剪等日常管理,全程手把手指导。面对村民对“初期投入高”的顾虑,他多次奔走于镇、县两级,成功争取到技术培训补贴、种苗购置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专项资金,有效减轻了大家的起步负担。

    “冯书记不仅传技术,还帮我们找销路。跟他干,心里踏实!”村民们的信任,化作跟进的行动。短短三年间,全村矮化砧木苹果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余亩。

    不满足于苹果产业的升级,冯大志又将目光投向村里的老品种车厘子。他组织种植大户共同研讨,结合本地实际,凭借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与技术,成功从陕西等地引进了“布鲁克斯”“辉煌”“明5-5”等多个优良车厘子新品种。如今,打柴坡村的车厘子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百余亩,发展至500余亩,种植大户年收入最高超过30万元。昔日的“老果树”,真正化身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树”。

    基建“破题”:

    修通产业路 点亮民生灯

    “以前这条路是泥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果子运输困难、磕伤碰伤是常事。”打柴坡村村民彭邦雄指着村内新建的宽阔平整水泥路回忆道。过去村里仅有通村路,通组路尚未修建,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更难,“果子中转几次就磕坏不少,采购商来收购时,价格也会压得低一些。”

    基础设施短板,是冯大志返乡后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他坚信“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农产品才能走出去,游客才能走进来”。为争取修路资金,冯大志多次前往镇政府、县交通局,反复汇报村里的产业规划与村民需求。2024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打柴坡村成功争取到产业路硬化项目资金。施工期间,冯大志每天守在工地,协调占地、处理沟渠排水问题、监督工程质量,村民们也主动投工投劳,原本计划3个月的工期得以提前完成。

    如今,5公里长的产业路贯穿全村,连接起各个果园与村口国道,货车可直接开到果园门口,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现在摘了果子能直接装车上路,当天就能运到西昌、成都的批发市场,新鲜度有保障,收购价也更高了。”村民们谈及这条路带来的变化,满是喜悦。

    解决了“出行难”,冯大志又聚焦“夜间安全”。此前村里仅在部分主干道路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全靠手电筒,老人和孩子出行存在不小安全隐患。2024年,他再次争取到民生项目资金,在村内产业道路两旁安装了300盏太阳能路灯。“现在晚上出门不用摸黑了,饭后在路边散步的人也多了,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杨国伟笑着说,这些路灯不仅照亮了乡村夜晚、美化了村内环境,更暖了村民的心。

    产业“造血”:

    盘活集体资源 拓宽增收新渠道

    卫城镇打柴坡村的曹家坡水库,距县城仅20公里,群山环抱间水清岸绿、四季如画。然而,这份优质的生态资源长期“沉睡”,未能转化为带动村民增收的经济收益。

    2022年,村党支部副书记冯大志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大胆设想:改造曹家坡水库工程处,建设“湖畔山庄”,同步打造环湖路与鱼塘,让水库既保农业灌溉,更能“浇灌”村民的幸福生活。

    随后,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实地考察,邀请镇政府领导及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制定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成功争取到15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从餐厅搭建、垂钓池开挖,到环湖步道铺设、苹果采摘园打造,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

    2023年7月,“湖畔山庄”正式迎客。这里既有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致,又有果园采摘、湖畔垂钓、环湖赏景等特色体验,成为盐源县周边的“网红打卡地”。山庄优先雇佣本村村民,为他们提供每月约2000元的稳定工资,截至目前已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我们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冯大志表示,依托县委、县政府在曹家坡水库实施的“十里山水”文旅项目,未来将在水库周边建设民宿、码头、阳光沙滩,美化环湖路与步行道,推出“民宿+采摘+娱乐”套餐。届时,游客可在此亲近自然、品尝美食、体验农耕,还能购买车厘子、苹果、冬桃、土鸡蛋等农特产品,进一步帮助村民增收。山庄附近的多个广场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推动打柴坡村走上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引技术种“致富果”,到修道路通“增收路”,再到活资源建“产业引擎”,冯大志以创新实干践行基层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打柴坡村的丰收喜悦持续蔓延,这位扎根乡土的“致富领路人”,正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