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迎来【冬至】节气。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
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顾名思义,即意味着冬天真正来临,
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有三候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麇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时节
太阳虽低、白昼虽短,
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时至【冬至】,
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冬至的风俗:
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
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吃饺子
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吃馄饨
据了解,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明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通常【冬至】后,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
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
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
大江南北冬作物仍继续生长一派生机,
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
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
今年【冬至】前,
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
对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中东部地区还将经历强寒潮天气,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
防灾救灾形势严峻,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做好应对防范措施。
据【四川省气象台】预报
今年【冬至】节气里
盆地阴天有小雨,其余时段以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
甘孜州中部南部和攀西地区西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24~27日盆地以阴天或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
多分散小雨或零星小雨。
28~30日盆地大部阴天间多云。
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大部天气晴好,空气干燥,
午后到傍晚部分地方风力较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需加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
【冬至】期间,
我省主要农作物情况如下:
盆地部分油菜现蕾抽苔
冬小麦处于分蘖期
【田管建议】
随着气温持续降低,
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虽得到一定缓解,
但任需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以降低越冬病虫卵基数,
减少后期发病机率。
同时,各地应切实落实对经济果林、家禽牲畜越冬保暖措施的实施。
加强监测冬干趋势明显农区土壤湿度,
利用有利降水天气采取相应保墒措施,提高土壤墒情,
为小春作物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川西高原地区、攀西地区林区已进入气候性干季,
林区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需加强落实各项森林防火措施。
【冬至】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标记着一年的末尾
过完了今天2024年还剩下最后10天
回首时光匆匆
每一幕灿烂光景
都如约而至,不曾缺席
展望前路
严冬将至但春归有期
只要心怀目标
就不会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