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微短剧”到访一座城。
随着四川省首部工业题材微短剧《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在央视频APP的热播,端午假期,微短剧取景地大英县卓筒井遗址公园迎来一大波慕名而来的游客。
据了解,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五批优秀剧目、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也是四川工业题材微短剧的开山之作,更是大英县打造“世界井盐文化遗产地”的重要载体。
剧组深入大英县卓筒井遗址实地取景,联合非遗传承人还原宋代木质椎架、活环套、铁钻头等古法工具,打造盐工生活实景,让千年技艺“活”起来。
端午当天,随着吱吱嘎嘎的花车声响起,大英县卓筒井遗址公园迎来当天第一批游客。讲解员向游客们介绍着卓筒井的历史由来以及制盐工艺,老师傅现场演示从古旧的盐井中取出盐水,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被《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中卓筒井的技艺深深吸引,来到现场后更加让人震撼。”游客刘菊芳一边看一边听,在了解了卓筒井的基本原理后,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目睹了采盐、制盐的工艺流程后,来自阿坝州的游客周恩倩告诉记者,刷完《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后,想切身感受下取盐过程。趁着端午假期,便和家人来大英县一探这项非遗的神奇之处。
据了解,大英县卓筒井遗址公园现完整保存了灶房、盐井、晒盐坝等141件井盐汲制工具。
当前,大英县深挖文化资源,以培育壮大影视产业为重要抓手,重点建设专业影视大棚、剧组之家,打造多元化主题拍摄实景和旅游体验场景,构建优质的“影视+文旅”发展环境。
“下一步,大英县将积极推进以卓筒井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阐释与传播弘扬,将传统文化融入演艺赛事、影视旅游、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推动一批‘文化+旅游’的消费新场景陆续呈现,赋能旅游发展逐步走深走实,让文旅融合发展真正成为推动大英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名片。”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小军说。
(赵浩程 全媒体记者 李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