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蓬溪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开馆暨第八届“书香蓬溪·畅享悦读”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位于蓬溪市民中心二层、三层,总面积约9500平方米的“四馆”同时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以更轻松休闲的方式打卡蓬溪新地标,在这样的聚合空间里阅读、观展乃至创作。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走进博物馆,看历史纵横中的蓬溪大地,重拾文化自信;在文化馆、非遗馆,学琴棋书画、品文脉经典;图书馆书香四溢,现代化设备给了市民良好阅读体验……“四馆”开馆运行,是蓬溪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以前,众多珍贵文物堆放在文物库房内,潜在的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利用。博物馆开馆,让这些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博物馆馆长任彬介绍,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馆内分历史、社会、人文三个篇章,有可移动文物1700余件、展出400余件。接下来,将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展示交流、传承保护等功能,打造蓬溪县历史文化展示窗口、面向公众的文化阵地、青少年文化历史教育基地。
在三楼的非遗馆,工作人员热情邀请参观者体验遂宁市唯一一项传统手工土陶烧制技艺。在以体验交互为特色的非遗馆内,除传统的实物展陈外,现代数字展示、智慧导览等功能让蓬溪特色文化和传统非遗得到更生动的展示。



据悉,蓬溪县文化馆和非遗馆按照“场地共用、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原则和“地方性、主题性、数字化”理念设计,有环溪书院活动室、舞蹈排练室、中国书法蓬溪研究院、非遗展厅、非遗培训室等功能性展室,常年开设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公益文化培训及麦秆画、土陶、棕编等非遗项目体验活动。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营造书香蓬溪好氛围
当天的活动同时拉开了蓬溪县“书香蓬溪·畅享悦读”全民阅读活动序幕,并举行了蓬溪县2023年“学名人、勤阅读、建家乡”读书分享会,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大气简约、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图书馆,吸引着读者重新捧起书本。爱好阅读的蓬溪县委宣传部干部蔡雯满心喜悦:“有了图书馆,我下班会经常来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蔡雯借此机会向大家分享了一本好书——《习近平用典》。“品读此书,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汲取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可以感悟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蔡雯说。

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开放,是蓬溪继承和发扬“梓东邹鲁、文献名邦”“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在全县掀起新一轮读书热潮,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风尚,让“书乡蓬溪”和“书香蓬溪”齐头并进、增光添彩的有力证明。
据介绍,蓬溪县图书馆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有数字图书库、图书检索区、自助借还书区等10个功能区,全馆藏书10万余册,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品类,常年开展借、阅、咨询等公益服务,并邀请本土及各地专家、学者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会和专题讲座。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以文化人,文可兴城。蓬溪市民中心以“书法为形、文化为魂、竹简为衣”的构思进行规划,建设多功能大结合、重结构简装修、大层高大空间,勾勒出一座形态优美的新文化地标建筑。“四馆”正式对外开放,既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脑”,又为蓬溪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蓬溪已成为游客观光打卡的网红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各精致的“小景点”,串成闲适的“养心”之旅。在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李时珍纪念馆,游客们研读《本草纲目》,探寻药圣李时珍与蓬溪的历史渊源;沿着内湖闲走,感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丰富负氧离子带来的舒适;闲暇之余,可与家人、朋友一起打卡蓬溪市民中心,探访“四馆”建设,领略蓬溪的历史文化艺术魅力。

近年来,蓬溪县注重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双推进”,锚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主题,以“硬”手段提升“软”实力,深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俯拾皆胜景、出入是文化”的全域旅游格局。下一步,蓬溪将进一步丰富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四馆”科普、教育、展示、交流的积极作用,为建设文旅融合知名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
蓬溪县图书馆、博物馆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蓬溪县文化馆、非遗馆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2:00,14:30—18:00(17:30停止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