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市(州)学生到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是宝兴县在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70周年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修建的专题类纪念馆。场馆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室内展馆组成,馆内一楼为“漫漫长征路,雪山铸丰碑”展厅,二楼为“陈云出川暨陈云光辉的一生”展厅。
近年来,纪念馆注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场馆讲解和展陈,秉承“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理念,全力构筑宝兴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30余个荣誉称号。
挖掘红色资源宝库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走进纪念馆的展厅,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纪念馆深入挖掘红军长征期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完成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建设。“馆内现有红色馆藏文物92件,包括红军使用过的生活物品29件、武器装备32件、红军标语11件以及其他物品20件。”纪念馆主任骆骋表示,这些文物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存,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该纪念馆还深度挖掘红军长征途中与当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故事,以天府家风馆著名人物——红军长征向导马登洪(“马灯红”)为代表,展现其一家三代致力于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动人事迹,让“长征精神”在各族群众心中根深蒂固,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创新宣教融合模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在展陈讲解上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念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汇总形成了《雪山丰碑》等重要文献资料,积极参考权威论述和党史部门研究成果,作为纪念馆展陈内容修改完善的依据,不断提升展陈内容的准确性。
此外,纪念馆积极推进讲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场馆讲解工作,先后组织7人赴江西省井冈山市、南充市仪陇县等地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有效提升纪念馆讲解人员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纪念馆坚持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推行共建共享机制,按照干部党性教育实践基地要求,着力把纪念馆建成重要的现场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建立“馆校合作”“馆企合作”共建长效机制,先后与四川省委党校等20所高校、干部学院、企(事)业单位签约挂牌,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服务,其中,2024年接待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班次150余场,覆盖1.5万余人次。
搭建交往交流平台
促进民族交融互鉴
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积极探索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纪念馆作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宝兴县青少年交流基地,每年举行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30余次,覆盖5000余人次。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会有2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在纪念馆报到,主动参与讲解服务,年均服务游客1000余人次,这些“红领巾讲解员”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每年有30多万观众在体验中接受革命历史教育、感悟红色文化真谛。”骆骋表示,近年来,宝兴县聚焦聚力夹金山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特质,坚持“以红带旅、以旅促红”,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而纪念馆作为宝兴县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用心挖掘红色资源,通过举办展览、开展讲座、组织红色研学等形式,让各族群众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将红色基因深深注入群众心里。
该纪念馆还着力将馆前的红军广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广场,成为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每日茶余饭后,周边群众不约而同相聚红军广场,拉家常、跳“锅庄舞”,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中,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群众的手足情谊。
如今在纪念馆,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展架、宣传标语,随时可听解说人员讲爱党爱国,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讲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骆骋表示,纪念馆将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发挥好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