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区的水产养殖中,鱼类是最常见的品种。鱼类在养殖中容易发生各类疾病,对于这些常见病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强化养殖区域的治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1. 细菌类鱼病
1.1 水霉病
水霉病通过霉菌引发感染,鱼类的主要症状是在伤口处存在白色絮状的细菌丝,发病后鱼的食欲减退,水中游动会显示焦躁,鱼会主动和其它固体摩擦,患病处肌肉发生腐烂。随着病情的加重,鱼的游动会变得非常缓慢,最后会导致死亡。常规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浓度为 4%~6% 的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也可以使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剂液泼洒到全池。
1.2 竖鳞病
竖鳞病是于池塘的水质较差,鱼体表面受伤后容易被细菌感染,鱼的鳞囊内会存在积液,鳞片发生竖立。 此类病多发生于冬春季,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典型的症状是鱼的鳞片会竖立,鱼体表面粗糙,鳞片会向外发生扩张。按压鱼体有液体从鳞下溢出,鳞片容易脱落。可在发病期间使0.4~0.6ppm 二氧化氯泼洒入全池,连续泼洒 3d。
1.3 赤皮病
赤皮病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表面发生感染,病菌从伤口处侵入。鱼体表面会发生出血,鳞片会大面积脱落,鳍茎常伴有充血,鳍条的末端会发生腐烂。可以采用浓度为 0.06ppm 的溴氯海因或浓度为 0.25ppm 超碘季胺类药物泼洒入全池,连续 3d。
1.4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体主要是柱状屈桡杆菌,鱼体和病原菌发生接触后引发。发病后鱼体变黑,特别是头部,鱼鳃变得肿胀,有黏液产生,鳃盖表面发生充血和发炎,中部常伴有糜烂。可以使用浓度为 0.6ppm 硫酸铜和浓度为 2ppm 的漂白粉进行混合后浸洗。还要使用浓度为 0.25ppm 的苯扎溴铵溶液泼洒全池,连续 3 次。
2.寄生虫病
2.1 鱼波豆虫病
此种寄生虫可见于鱼的体表,发病后鱼的寄生虫部位会发生充血或发炎,有表面糜烂现象,皮肤表面的黏液增多,鳃组织细胞发生坏死,病鱼伴有呼吸困难。显微镜检查可以有波豆虫存在。可用浓度为 0.7ppm 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洗。
2.2 斜管虫病
斜管虫病的病原体会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表面,此病无典型症状,容易发生在水质差和面积小的池塘,北方地区在开春后常发生。可以采用浓度为 0.4~0.5ppm 硫酸铜或高锰酸钾合剂实施全池泼洒。
2.3 小瓜虫病
小瓜虫可以发病于鱼的皮肤或鳍条部位,可见有小点状白泡出现,鳞片会发生脱落,鳍条部位发生开裂或腐烂,病鱼游动比较迟钝,常会漂在水面,有鱼体和固体会发生不摩擦。可以采用浓度为 3ppm 的亚甲基兰,实施全池泼洒,连续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