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手脚冰凉,早上起床喉咙干得难受。”日前,在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候诊区,市民王女士向医生诉说她的困扰。立秋过后,像王女士这样出现“换季综合征”的市民不在少数,前来寻求中医调理的市民明显增多,接诊量较夏季增加约30%。
在夏秋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明显的过渡时期,如何科学养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进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入了解秋季养生的相关知识,为大家的健康提供科学指引,共同解锁秋季健康“密码”。
温经祛寒
艾灸调理受青睐
21岁学生杨玉婷暑假回家后,因贪凉频繁食用冰淇淋、饮用冰饮,又恰逢换季,出现了手脚冰凉、肚子发凉且伴有轻微腹泻的症状。在医院中医科医生的建议下,她体验了葫芦灸治疗。经过几次治疗,腹泻症状明显缓解,身体内虚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廖雪娇介绍,葫芦灸是一种结合艾灸与传统葫芦器具的中医外治法。它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力与药效,配合葫芦的聚热特性,能够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每次治疗时长一般为30分钟,治疗后需注意身体保暖,防止寒邪入体。葫芦灸尤其适合体质偏寒、气血不足、患有慢性病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春秋季节进行调理效果更佳。
廖雪娇还提到,夏秋交替时,人体经过夏天的贪凉和空调使用,寒湿容易侵入体内。此时进行艾灸,能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行气通络、防病保健的作用,还能实现冬病夏治、祛除病湿、调节免疫力、温阳补脾祛湿等功效。除了葫芦灸,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市民还可选择火龙灸、火龙罐、温阳罐、传统木香灸等多种灸疗方式调理。“入秋后,选择艾灸治疗的市民还是比较多,平均每天大约有20至30人。”廖雪娇说。
家中养生有妙招
科学进补巧应对
“秋越深气候越干燥,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干燥剂’,不断抽走身体的水分,因此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主,为身体‘浇浇水’。”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杨佳建议,在饮食方面,可进食梨、银耳、莲藕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食疗方面可以银耳莲子汤、川贝炖雪梨来润肺止咳,以枸杞山药粥健脾补肾。在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保持室内通风。此外,还可以用艾叶温水泡脚,揉按合谷、太渊穴,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
“贴秋膘”是立秋后的传统习俗。杨佳提醒,贴秋膘要讲究方法,可以通过食用牛羊肉、鸡肉配山药、红枣等进行温补,但要适度。燥热体质的人可选择清补,如莲藕汤;体质虚弱者可选羊肉汤。
同时,市民还应注重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悲伤情绪的影响;其次,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方式,以增强体质。杨佳提醒,若感到自身症状未缓解,咳嗽、咳痰、腹泻加重以及全身乏力、发热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秋季养生贵在顺应自然、持之以恒,市民朋友需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养生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季节交替带来的气候变化,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媒体记者 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