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区凤仪乡乡村振兴新篇章:激活乡村活力,共绘富饶美丽新画卷
乡村振兴的故事,日日讲来日日新。凤仪乡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在土地规划、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多个维度全面推进。立足凤仪乡实际,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等“五好”重点任务,构建整乡推进新格局。
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
返乡创业,蚕桑养殖铺就“致富路”。新凤村70后返乡创业代表,周远华夫妇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流转土地40余亩,专注桑蚕养殖,成功培育出高品质的蚕茧。鉴于新凤村养蚕的传统和经验,周远华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外出学习成果,无偿为村内蚕桑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并且,周远华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扩大养殖规模,招募村民到自家桑园工作,有效推动新凤村村民就近就业。
双管齐下,辣椒、川芎种植产业化、规模化 。凤滩村聚焦如何提升海椒产业竞争力,村书记与瑞雪公司深入交流,力求引进前沿的辣椒种植技术,以突破产量与质量瓶颈。同时,鉴于川芎的高药用价值与市场需求,凤滩村积极拓展川芎中草药种植领域,村书记赴筠连考察,向资深种植户学习经验,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对凤滩村种植川芎事宜进行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最终,凤滩村将于9月启动240余亩川芎种植项目。
生态宜居成为重要保障
云海翻涌,晚霞绚烂。民族村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林木葱郁,绿意盎然。山间云雾缭绕,时聚时散,云海翻腾,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道屏障,守护着这片净土免受侵扰,而傍晚时分,天边渐染上了绚烂的晚霞,金色、橙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倾泻而下,更将整个民族村装扮得如梦似幻,随着生态保护的持续加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片土地将更加秀美,云海晚霞将更加迷人。
乡风文明铸就精神灵魂
社区暑期班正式启航。许焰社区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社区于近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暑期教育文化班,标志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正如暑期班标语“许多爱心,愿你启航”一样,暑期班的成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涵盖了传统文化学习、科学探索实践、艺术修养提升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
治理有效构成核心动力
户长例会助力民事民议。悦来村每月(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频率)定期召开户长例会,覆盖全村所有家庭代表。会议坚持“开门办会、集思广益”的原则,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确保村中大小事务都能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例会主要围绕悦来村规划、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以及政策宣传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这一举措极大加强了组长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村内事务有序推进,并成为提升村务沟通效率、促进村民福祉的重要举措,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治理的新气象、新作为。
法治宣传阵地遍地开花。燕子村开展普法维权宣传活动,不断扩充农村普法队伍,加强建设法治宣传阵地。村民的法律素质显著提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土地承包、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常见问题上,村民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端,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法治环境的优化也为燕子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生活富裕树立最终目标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契机,凤仪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多措并举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持续发力。一是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二是保护自然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硬化乡村公路、引进自来水工程,推动垃圾分类和污水治理,美化村容村貌。三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协会活动多样,大学生志愿者为暑假班孩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课程,全面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四是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通过多策并用,“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让凤仪人民在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足。(苏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