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黄栀子建园及培管技术

来源 : 耕种帮种植网

发布时间 : 2025-10-14 10:37:03

        黄栀子又称黄栀或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黄栀子果实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除烦、凉血散瘀作用。果实中含有大量黄色素,是提取食用黄色素的主要原料。黄栀子中提取的黄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营养物质含量高、色调自然等特点。

622762d0f703918fe338d71b5d3d269758eec472

    1 选址与整地

    黄栀于为阳性树种,喜酸性土壤,根系分布较浅。因此,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50cm以上,ph值5.5—7.0,向阳坡或半阳坡的山地。山岙和阴坡黄栀子生长旺盛,但产量不高。坡度25°以下山坡地可采用水平带整地,带宽2m。坡度25°以上坡地采用隔草带整地,带宽5m左右。在带与带之间留2m左右宽的隔草带以保持水土。整地要求深25cm以上,挖去树桩。

    2 栽植与管理

     隔草带整地按水平线每隔1 m撩一种植沟,按株距40cm定植,每667m2约1300株左右。水平带整地每条带种1行。定植前先在沟内撒施钙镁磷肥,每667m2100kg,与土混合后种植。

    (1)培土除草 新造林地当年6月底要进行1次除草。结合除草做好培土工作。造林第2年后,于每年3月底前垦抚1次,8月底劈抚1次。

    (2)追肥 黄栀子造林后3年内以施复合肥为好,每667m2施20-30kg。第4年开始以施磷肥为主,每667m2用钙镁磷肥100kg,结合垦抚进行施肥。施肥方法是在离黄栀子根部30cm外围处挖10cm深沟,在沟内施肥后覆土。

    (3)病虫害防治

    黄栀子病害较少,以虫害为主。其中危害较严重韵为绿尾大蚕蛾。

    绿尾大蚕蛾从6月中上旬开始为主。危害严重时常将黄栀子叶片吃光。防治方法是:幼虫期(6月初至6月底)用80%敌敌畏乳油配成0.1%-0.125%药液或2.5%的菊酯类农药配成0.033%-0.04%倍药液喷雾毒杀。7月上旬成虫羽化时可用黑光灯诱杀。

   3 采摘与加工

   (1)采摘

    黄栀子5月中旬开花,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由青转黄时即可采摘,采摘时应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采摘的黄栀子应及时加工,如来不及加工应摊晾在通风处,并注意不可堆积过高,以免引起发热霉变,影响黄栀子质量。

    (2)加工

    黄栀子加工通常用水煮和水蒸2种方法。 水煮法:将盛有黄栀子的箩筐放入水已烧开的锅内,浸泡约30秒后捞出。捞出的黄栀子应及时摊晒在晒坦上,晒到5-7成干时再放入烘房中烘干。如天气晴好也可直接晒干。 水蒸法:将黄栀子倒入高1-1.2m,直径50cm的蒸桶中蒸20min左右(以手捏即破为度),然后倒出晒干,或直接放入烘房中烘干。水蒸法处理的黄栀子黄色素损失少,干燥快,质量较好。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