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建设
(一)园地规划
新建茶园在不与粮争地的情况下,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块。地块要适当集中,便于采摘和茶园的管理。茶园中设支道,宽度不低于2米,以利机耕作业;块与块之间设步道,宽1米左右。茶园要布设灌溉排水系统。茶园周围、主要道路两旁、空地、梯坎要种植林木、遮阴树及相关植被,保持良好的生态。对于品种落后、效益低的茶园可以改植换种。
(二)园地开垦
新建或改植换种茶园,坡度在15度以内的缓坡地,可以不开梯,按等高线开种植沟,超过15度应开梯地,宽2~2.5米。单、双行条植,深翻50公分(熟地可不深翻),然后在茶行位置开50公分深的种植沟,结合开沟施入底肥。回填土应高出地平面10~12公分,以免土壤下陷后积水。
(三)茶树定植
茶苗定植一般宜在9月和10月进行。采用双行单(双)株定植:大行距160~180公分,小行距40公分,窝距33公分,每窝1~2株。栽植时用手压紧,栽后及时浇“定根水”。移栽后的无性系茶苗前6个月可以不施化肥,后期按照“薄肥勤施”原则进行。
(四)幼园管理
主要包括三次定型修剪和茶园间套。茶园间套:茶园在四龄以前行间有一定空隙,可以适当套种作物,增加收入。可以在茶行间种植鼠茅草、三叶草或紫云英,既可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作绿肥。
茶园管理
(一)修剪
1.轻修剪。对肥水条件好,树势健壮,育芽能力强,第二年以采摘汉中毛尖、高档炒青的茶园,9月~10月上旬,剪去树冠表面新梢层。易发生冻害的中、高山茶园,留梢打顶修剪。
2.打顶剪。对第二年采摘芽茶、高档优质茶,采摘期需要早的茶园,采取夏季修剪,秋季轻修剪或打顶剪,保留秋梢。
3.深修剪。对中度、重度受旱茶园,秋季在受旱部位下2~3公分处剪去干枯枝条。对未受旱茶园,秋季不宜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影响茶树生长和来年茶叶生产。
(二)耕作
以中耕、深耕为主。秋茶结束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深耕,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时间宜早不宜迟,以10月份为宜。
(三)施肥
施肥主要结合耕作进行。主要是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一般在进入秋季后,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结合冬耕除草施基肥,宜早不宜迟。基肥要施足,结合施入适量的磷、钾肥和饼肥。其用量一般为:成龄茶园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2000公斤,饼肥100~15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15~25公斤。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施,沟深10~30厘米,施后要随即盖土。
(四)封园防病虫害
秋茶结束后及时清除茶树病虫枝叶,消除越冬病菌和虫源。在施肥、修剪结束后,可选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喷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叶片正、背面和地面的杂草都要喷到位,以提高防治效果。
防灾减灾
(一)茶园洪涝
1.洪涝灾害预防
今年9月份多阴雨天气,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大雨前检查疏通茶园排灌沟渠,确保排水正常。缺少排水沟渠的茶园,应在园内及四周抢挖排水沟,以利排水。
2.受涝茶园抢修补救
(1)排除积水。茶园遭受洪涝灾害后,对于受损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要尽快修复,清除地表水,减轻渍、涝害影响。平地茶园应在四周开挖围沟,中间开挖中沟或厢沟排水,将地下水位降至1m以下。苗圃和幼龄茶园应快速排除积水。
(2)及时清园。积水冲泡的茶园,尽快清除树冠污泥杂物,保持树冠清洁卫生。挖除堆积的泥土和泥沙。扶正倒伏树体,培土覆盖根系,保护茶苗直立成活。
(3)及时修剪。对水淹过长、伤根严重、叶片明显枯萎的茶树,在表土干燥后,应进行重修剪或深修剪。对露根、伤根的茶树,要及时培土,剪除拖地枝和断枝等。受灾茶园应及时修剪,培养丰产树冠,促使新芽萌发。
(4)补充养分。受灾茶园要中耕除草、开沟施肥,沟深15cm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可施用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投产茶园一般亩施500kg有机肥和20~30kg复合肥,幼龄茶园一般亩施100kg有机肥和10~20kg复合肥,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
(二)茶园防冻
1.铺草。铺草材料可就地取材,采用作物的秸秆、糠壳、稻草等均可。铺草时要力求均匀,铺草厚度一般要求8~12厘米。在铺草之前,先将茶园耕锄一次,可提高铺草效果。
2.覆盖。在极端低温天气来临之前,采用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茶园行间或茶树篷面,防止土壤及茶树篷面结冰受冻。遮阳网进行茶树冠面覆盖的,须在低温期过后及时去除,以免光照不足影响茶芽生长。幼龄茶园可采取根际培土等措施防止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