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要闻

民俗文化“活”起来 康养旅游“火”起来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5-11-03 09:27:15

德昌凤凰阁是德昌县的地标性仿古建筑,承载着德昌建制变迁、民俗风情与凤凰文化,是触摸城市历史的人文打卡地。


    风景如画的黑龙潭。

    □但华民 张念 文/图

    秋日夜晚,月光温柔洒在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的木屋檐角。傈僳族姑娘身着绚丽民族服饰,以灵动舞姿传递喜悦,用清脆歌声讲述古老村落的崭新故事。熊熊篝火旁,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傈僳族独特歌舞氛围中,火光映着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

    近年来,为全方位展现县域深厚民俗文化底蕴,持续推动“民俗+康养”融合发展、打造文旅IP、提升德昌文旅融合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四川省委“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指引下,德昌县以民俗文化为纽带,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新路径,推动游客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立足生态禀赋

    绘就康养新图景

    “山好、水好、风景好”,是来德昌康养旅游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北纬27度的阳光下,德昌静卧安宁河谷腹地:雅砻江在城西静静流淌,螺髻山于东侧巍然相伴。这里年均气温约17.9℃,全年超330天是澄澈好天气,71.6%的森林覆盖率让每一次呼吸都充盈绿意清新。正因如此,德昌成为全省首个同时拥有“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巴蜀气候康养地”三大称号的县城,堪称大自然馈赠的康养秘境。

    近年来,德昌依托“三山四水、养生四季”生态本底,明确“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次极核”的融合发展定位。通过持续优化全县“一城、三轴、四区、多点”文旅发展格局,螺髻山、黑龙潭、凤凰阁、海花沟大地公园,红军步道、大石墓、字库塔等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全域联动发展体系;同时,依托春季桑椹樱桃采摘、夏季端午药市药膳、秋季农民丰收节、冬季刨汤民俗,以及“正月十五草坝场”“谷雨拜仓颉”“傈僳族阔时节”等创新特色民俗活动,真正构建起“全域全时、业态多元”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深化文化赋能

    厚植文旅优势

    若将旅游目的地比作一本书,文化便是其值得品读的灵魂。端午时节,德昌城药香漫透,清晨药市人声渐起,傈僳族老人面前摆满新采的各种草药。游客穿梭其间,或询名问效、或俯身细嗅,在讨价还价的市井声里,将祛病辟邪的心意装入行囊。传统端午民俗就这样融入生机盎然的人间烟火,如古老植物在现代街市绽放新花。

    德昌的魅力远不止端午药香。在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上,德昌下足“绣花功夫”——既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也重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记忆、让人们记乡愁。

    农耕文明、凤凰城传说、红色记忆与傈僳风情在此交融生辉。漫步古老魁星阁,耳畔似回响昔日“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车马喧嚣;魁星阁旁的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里,游客可亲手体验火草织布技艺,触摸经纬间的古老智慧。

    行至六所古镇,氛围转而静谧:既能在解结寺感受禅意悠然,也能探秘“东方金字塔”大石墓的未解之谜,更能在字库塔前体味德昌人敬天惜字、崇尚文脉的深厚传统。身心栖息于安宁河畔的广袤田园,在虫鸣清风中尽享回归自然的乐趣……“在这里,文化是有温度、有香气、有生命力的。”一位成都游客感慨道。

    优化服务供给

    提升游客体验感

    若说文化是灵魂,服务便是美好体验的温暖底色。可直达景区与民宿的康养旅游专线、家门口能预约专家的大健康管理中心、充满烟火气的夜间市场……这些都是德昌探索“文旅+百业”模式的缩影。在这里,文旅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康养、农业、消费等领域紧密交织、协同共进,构建起高品质服务体系。

    在海花沟大地公园静享自然疗愈,在傈僳族村落体验民俗歌舞与火草织布,在螺髻山麓感受徒步乐趣,在黑龙海子享受静谧星空,或是在温暖小城品味人间烟火——无论偏爱宁静悠然,还是向往活力探索,德昌都能以恰好的方式,安放每一位旅客的身心。

    如今的德昌,已精心打造出一席四季不散的民俗盛宴。这些集观赏、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活动,正以独特魅力吸引八方宾客前来康养旅游,共同擘画德昌文旅崭新画卷。展望未来,德昌将以此为契机,深耕文旅沃土,着力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故事、令人难忘的文旅品牌,让更多人走进德昌、读懂德昌、爱上德昌。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