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制作流水线上的工人操作熟练
本报讯(李航 廖晨露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近日,在荥经县五宪镇的翠绿竹林间,沾满晨露的竹笋纷纷破土,迎来一年中的采收佳季。与此同时,附近的川雅老坛食品有限公司的泡菜加工厂内,一场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产业升级正在持续进行。
“瞧这笋,多鲜嫩!”工人老张从竹篓中拾起一根新采的竹笋,指尖轻弹,白中透青的笋肉微微颤动。“雨后初生的笋,味道最是清甜。”这些新鲜采摘的竹笋被迅速运往工厂,进入下一道工序。
在清洗区内,工人们对竹笋进行人工精选和冲洗,随后根据产品规格,将其精准切割成段或片,为后续加工做准备。
步入现代化加工车间,切分好的竹笋被送入乳酸菌恒温发酵库。这里虽不见传统陶坛,却借助科技精准还原了其发酵环境。智能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温度、酸度、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通过对发酵过程的精准监控,确保每批泡菜风味稳定、品质如一。
待泡菜发酵成熟、风味达到最佳时,便进入严密的包装流程。计量、灌装、抽真空、封口……流水线上的工人操作熟练,每一环节都一丝不苟。
这些凝聚匠心与科技智慧的泡菜产品,正通过物流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并走向国际市场。在工厂出货区,成箱的泡菜整齐码放,整装待发。“我们的泡菜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更让四川风味飘香海外。”川雅老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天全自豪地说,“从竹林到餐桌,从传统走向现代,我们始终在探索与创新的路上。”
“唯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千年饮食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刘天全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恒温发酵控制等技术创新,我们既保留了传统泡菜的醇厚口感,也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开拓。”
荥经泡菜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不仅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生动案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它既承载着农户增收的希望,也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