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策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来源 : 新华社

发布时间 : 2022-12-30 09:06:54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新华社记者 潘洁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对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进行了哪些战略设计?“十四五”期间如何推进物流增效降本?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加快推动现代物流由大到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是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战略部署。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21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30万亿元,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等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现代物流“大而不强”问题突出,与世界物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

“规划综合采取措施,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补齐相关细分领域短板,健全‘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完善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一系列措施协同发力加快推动现代物流由大到强转变。”张江波说。

他说,规划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先导性作用,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条件,支撑和推动产业布局调整、要素配置优化、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创新思路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促进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良性互动。

规划提出,构建国内国际紧密衔接、物流要素高效集聚、运作服务规模化的“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张江波说,对内建设串接东中西部、连接南北方的“四横五纵”9条国内物流大通道,提升相关城市群、口岸城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规模化运行效率;对外建设“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边物流走廊以及10条国际物流通道,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据介绍,规划将“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作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张江波说,规划重点从三个维度加大政策引导:一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果,严格落实已出台的物流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法治理“只收费、不服务”行为;二是更加突出提质增效,促进以压缩物流各环节绝对成本为导向的“数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运行体系、提高物流质量效率为重点的“系统型降成本”转变;三是推动物流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

综合交通网络在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表示,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纲,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

现代物流不仅是促进市场供需对接和实体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规划提出,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张江波说,将从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现代物流民生保障作用。

一是支撑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完善商贸、快递、冷链物流网络,健全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设施网络,加强重点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

二是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加强生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质量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医药物流全流程的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质量保障水平。

三是支持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步发展即时配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我们正在组织开展城郊大仓基地布局建设研究工作,拟重点面向大城市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推动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郊大仓基地’的生活物资物流设施网络。”张江波说。

在谈到推动农村快递物流发展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祥说,将加快实施“千集万店”工程,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