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要闻

邓宇安:与苹果结缘靠苹果致富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4-03-13 09:04:11

邓宇安在果园进行苹果树“春管”。

    “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家也就开始忙碌了。”

    3月5日,越西县2024年第二届“嶲州花事·诗意田园”春季赏花暨“全国百家骨干旅游企业走进越西”系列活动在新民镇大屯村的油菜花海中拉开序幕。

    说这话的村民邓宇安家就在“花海”边上。他在油菜花盛开前赶着售完苹果,回到家中又开始一年的苹果树“春管”,这样的规律30年如一日,不曾改变。

    而改变的是,邓宇安渐渐增多的白头发,以及一家人一年比一年好的幸福生活。

    结缘苹果:“我是‘天生’的果农!”

    无从考证是哪一年哪一天,第一棵苹果树来到了大屯村。在这个盛产苹果的村子里,大多数村民都与苹果有解不开的缘。

    “我感觉我就是一名‘天生’的果农。”正因为苹果树在大屯村的种植历史悠久,今年已55岁的邓宇安时常这样调侃。从管理、采摘、销售,自他记事之后,父亲就常年在苹果园围绕苹果“操劳”。

    “那时候全村苹果基本上就是一个颜色——绿色品种的‘金冠’,这个品种果酸味重,市场接受度不高。”1994年,邓宇安从父亲的手中接过家里发展苹果的“接力棒”。“如果再不改良品种,那就是自断后路。”从这一年开始,他在接手的同时也开始摸索和研究如何进行品种替代。

    “最后,经过考察后决定把5亩多苹果树全部换成‘红金星’。”邓宇安说,这个品种的苹果与“金冠”相比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甜度上。但是“红金星”也有其明显的劣势,就是落果比较多。

    “据长期与苹果打交道的‘内行人’传授经验,一个品种的苹果其周期大概在10年。所以我后来还是在不断更换品种。”邓宇安说。从“金冠”到“红金星”,再到目前的“红将军”和“红富士”。邓宇安完成了品种的探索实践,并基本固定下来。

    品种更新换代,产量也相对稳定,但如何实现市场销售上的突破又成了摆在邓宇安面前的一道难题。“以前,我们的销售方式很落后,要么摆在路边等过往路人‘挑三拣四’,要么自己在本地或者西昌城区找水果销售商。”邓宇安叹息道,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不能让自家苹果实现其“自身价值”。

    如何打开销路,让自家苹果卖上一个好价钱? 随着苹果品质越来越好,邓宇安对这个问题愈发深思。

    打开销路:不怕苦就有出路

    2010年,对于邓宇安来说值得铭记一生。

    这一年,他的大儿子如愿走进了军营。

    这一年,他跟随村里果农第一次将越西苹果背到了乐山市沙湾区。

    上午8时50分从越西出发,下午2点多到达沙湾,当时的“绿皮火车”要6个小时左右。“我和爱人一次要背上三大筐600多斤苹果。”邓宇安说,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把苹果全部卖完,但是更多的时候600多斤苹果要卖上两三天,晚上只得就近找个小旅馆。

    “很辛苦,但很值得,当时苹果在越西的市场价两三元一斤,到了沙湾就能达到六七元。”邓宇安说,只要不怕苦,路自然就成型了,好日子也就慢慢来了。

    通过三年的市场摸爬滚打,邓宇安渐渐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他也在沙湾中心农贸市场上租了固定摊位。此时,一次600多斤的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从2013年7月苹果上市起,邓宇安新购置了一台一次可拉约1千斤苹果的封闭式拖拉机,又一次开启从越西到沙湾的“两点一线”之路,“单边一趟要16个小时左右,虽然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但是量上去了,总的算下来很划算。”邓宇安说。

    产量稳定,销路畅通,随着邓宇安的苹果走俏市场,家里5亩多的果园已不能满足供需。“只要苹果品质能保证,我就收购。”从自己果园到邻居,再到整个越西,邓宇安逐步扩大苹果经销规模。

    “一次可拉1万斤左右,开着还舒心。”2020年,邓宇安将拖拉机换成了东风轻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每年的苹果销售量基本稳定在7万斤左右。

    “现在到这个年龄了,想改行也很难,就把这个事业一直做下去,为越西苹果的销售做点贡献,同时还能把小日子过舒坦。”前年,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为了让她安心上班,邓宇安拿出这几年的部分积蓄以全款在天府新区给女儿买了一套房。“小房子,不大,一共就120多万元。”邓宇安憨厚地笑道。

    从继承到种植户,从种植户再到经销商,邓宇安一生与苹果结缘,最终实现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