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要闻

凉山中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4-03-18 10:15:35

春耕春种季,凉山大地一派火热场景,安宁河流域水稻、玉米、大豆依次下种,二半山上的梨花桃花竞相开放,高海拔地区飘出阵阵药香。

    走进地处牦牛山深处的西昌市巴汝片区俩谷村,山坡一片翠绿,四处弥漫着清香。这清香,来自“菜当归”。

    “以前没人指导,只能在山坡上种玉米、洋芋,累死累活,除干打净,一亩地要挣个上千块,难呀! 现在种中药材,有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投入不多,一亩地就能赚几千块,在我们这深山沟沟里,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刘木牛站在自家长势喜人的“菜当归”地,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2亩“菜当归”地,亩产6000斤,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超万元。

    近年来,巴汝片区坚持现有产业和特色产业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稳住壮大传统基础种植养殖产业;另一方面,种植当归、柴胡、百合、枸杞等中药材,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拓宽了村民增收路。

    而在布拖等高海拔地区,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发展的附子等中药材,让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至一万余元。“实现双赢,是公司的目标。”公司总经理耿越飞表示。

    记者从州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凉山有天然和人工种植的川续断、当归、附子等药用植物2448种、药用动物91种,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全省20%,居全省之冠。

    近年来,凉山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民族地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深挖资源优势、聚力延链补链,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州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1.57亿元。

    这份成绩单,得益于凉山规划引领,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发布。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凉山投入中药材发展资金11.8亿元,新(改)建省彝医医院及8所县级中彝医医院,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8个,县办中(彝、藏)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5%以上,城乡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凉山从育强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入手,引进华润三九、好医生集团等企业入驻,建成国省级种植养殖、大健康产业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等基地9个,

成功研发康复新液、抗感颗粒等中成药和药食同源养生保健品、美容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年产值超17亿元。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中药材品牌逐步形成,中药材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科技创新中,凉山与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中药材核心技术攻关,研发药粮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和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加快中药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在传承发扬中,凉山组织35名中医药学、生物学、药剂学等方面专家,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系统整理本土民族医药知识、技术、疗法、药材等信息,编写出版《彝医植(动)药物》《彝族医经》等,收载彝医传统药物1394种;会同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开展彝医适宜技术专项研究,推动7项彝医技术进入国省级推广目录。

    同时,凉山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推广“食药采摘”“药膳养生”“中药科普”等项目,举办德昌桑葚采摘节、会东艾草文化节等活动,2023年吸引康养度假游客2.5万人次。

    因地制宜、政策扶持、招才引智、科技支撑,凉山中药材产业悄然兴起,正在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 “来源” : 四川农村信息网
相关信息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80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

蜀ICP备11018099号-1 

业务咨询电话:028-87360982

E-mail: 2235499875@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四川省气象局塔楼)